2月18日,中山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新春第一會」上,中山106個項目現場簽約,計劃投資額550億元(人民幣,下同),涵蓋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產業。
大會現場,16個簽約項目進行現場展示,包括中山市人民政府與明陽新能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碳產業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山醫院合作協議、中山市人民政府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框架協議等。
香港理工大學常務副校長黃永德介紹,該校將與中山市建立戰略研究平台,積極推進化學工程、生物醫藥等領域研究,推動成果轉化,促進人才引進,與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他表示,未來,香港理工大學將與中山緊密聯繫,結合互相優勢,構建協同效應,從而提升產業創新及成果落地轉化,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中山發展成為生物醫藥創新科技中心共同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大會上,《中山市科技創新強市十五條》(以下簡稱「科創15條」)對外發布,「科創15條」明確,力爭到2025年,中山實現全市R&D投入強度達3.5%,規上高新技術企業工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3200家,省市級創新科研團隊累計超100家。
條例提出,對上年度研發投入超過300萬元的企業,按研發費稅前加計扣除額最高3%比例給予研發費後補助,每家企業最高補助300萬元;對研發投入超過1000萬元且同比增速超過15%的企業,最高補助500萬元。鼓勵企業將補助資金按不超過10%比例獎勵相關研發人員。
在科技產業載體建設上,「科創15條」明確建設高品質科技產業園,鼓勵「工改」園區、主題產業園導入科技產業項目,對近3年內新建、企業年度研發總投入超5000萬元的科技產業園,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推動孵化育成載體提質增效,建設與產業深度融合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大學科技園等全鏈條科技企業孵化育成體系。
在增強科研機構賦能產業能力方面,「科創15條」從提升科研機構創新能級、推動新型研發機構改革等明確發力方向。其中,對新認定的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
同時,中山還通過政策激勵,以引育更多科技人才。一方面,通過10億元規模的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為科技創新人才發起的初創企業、種子項目提供股權和融資支持。另一方面,在住房、子女教育、職稱評定等領域提供「保姆式」服務,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五年內,中山市、鎮兩級將籌集5000套各類戶型人才房。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中山區位優勢突出,在科技創新上也在主動擁抱深圳及港澳,以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格局。在深入推進深中創新一體化上,「科創15條」提出借力深圳「科創+」「數字+」「設計+」優勢,賦能中山市製造業數碼化智能化轉型升級。通過「揭榜制」「懸賞攻堅」等方式,支持中山市企業與深圳等地高校院所開展研發攻關合作,單個項目最高資助500萬元。支持深圳等外市科技計劃項目到中山市開展成果轉化,享受國家、省級項目成果轉化同等政策待遇。支持在深圳設立孵化器、科創中心,構建「反向飛地」合作模式,利用深圳創新資源開展項目孵化,給予異地孵化器最高200萬元建設補助。
在深化港澳科技創新合作上,支持中山市科技企業聯合港澳高校院所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共建聯合實驗室,對獲國家和省立項的給予最高1:1配套資助。對接香港100億港元「產學研1+計劃」,對落戶中山市項目給予最高100萬元配套資助。吸引港澳台青年到中山創新創業,對經省批准建設的港澳台青年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給予最高100萬元補助。(記者 黃鳳鳴 通訊員 鍾軒)
頂圖: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