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是謬論

【來論】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是謬論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5-08 17:05:47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楊莉珊

 一連五日內地五一長假期5月5日結束,雖然連日來天氣不穩,間有狂風暴雨,但截至5日晚9時,過去5天有近76萬人次內地旅客訪港,接近原先估算的80萬人次。無論傳統旅遊景點抑或多處深度遊景點,都見到有內地遊客打卡。有商場指黃金周成功帶動人流及生意,生意額上升12%。

 旅遊業監管局登記資料顯示,期內約有570個內地入境旅行團到港,涉及約1.9萬旅客人次,佔整體內地旅客人次約2.4%。另外,根據酒店業界初步統計,酒店整體入住率超過85%。整體內地旅客入境數字符合預期,出入境口岸及各方面接待旅客工作整體運作暢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說雖然五一黃金周大部分時間受天雨影響,但內地訪港旅客達76萬多,符合最初估算,為本港經濟帶來超過20億港元消費收益,市況十分熱鬧。

 楊潤雄7日不點名批評,有人在報章撰文,質疑政府的旅遊策略,指現時內地旅客帶來的經濟效益少之又少,有種「一場辛苦為誰忙」之感,並指如果政府整天追逐內地網紅店和景點,以為這就代表深度遊,憂慮會「劣幣驅逐良幣」,令遊客不去打卡的米芝蓮店結業,香港失去個性。

 楊潤雄7日晚在facebook出帖文,反駁指「劣幣驅逐良幣」論是謬論,又指文章觀點「以偏概全」。楊潤雄續指,文章看不到政府發展旅遊的策略,「更是毫無根據,既忽略了旅發局、旅議會以及各業界付出的努力,也漠視了人家工作的成果,屬於以偏概全妄下定論,大家千萬不要被誤導。」

 楊潤雄指超過76萬內地旅客人次訪港,5月2日單日更達19萬多人次,是今年以來的單日新高,指這為旅遊和相關業界帶來生意,雖或未能惠及每一商戶,指據當局了解,「業界大致滿意」。楊潤雄在帖文又指,歡迎各界人士對旅遊業狀況表達意見,當中不少精闢的論述,但不點名批評有人在報章撰文,妄指政府諂媚式迎合低消費的遊客經濟效益少,甚至「劣幣驅逐良幣」,不少內地遊客來「打卡」而不消費,這種「旺丁不旺財」的現象,「顯示政府的措施是枉費心力」。又妄指現在政府正處於一種「臨渴掘井、藥石亂投」的狀態,覺得旅客喜歡什麼就給他們什麼,千方百計要留住他們,指「這只會給人一種沒底線、很low的印象」。

 有人在文中憂「香港正逐漸失去個性,失去其本來面貌與形象」,又指政府作為促進者和推手,對於這種生態轉變須負上一定責任,認為假如政府繼續向這種旅遊模式傾斜,勢將慢慢形成一條路徑。

 楊潤雄指出:「零售業又好,餐飲業又好,正面對的經濟困難,我們知道的,整個政府正在想不同方法。今次旅遊帶來的好處有幾多,將來當然會評估,但總的而言,我們現時聽到的,在一些旅遊比較熱的地方,其實都受到好處及影響,很多時和我們說都有兩至三成的增長這幾天,其實都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但是否去到全港每一個角落,當然不同地區有差異。」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早前指出:「數年前,大家都記得在新界區,有很多自由行的朋友來。有些人認為對香港市民造成滋擾,但他們的反應如何?不是理性討論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對於一些內地來的朋友,用一些很侮辱性的言語去形容他們。針對的是內地來港的旅客,針對某一類有客觀條件可界定的群體,挑起大家之間的憎恨。」

 藉助自由行貶損內地遊客,有前科在,教訓深刻,慎勿重蹈覆轍。非法「佔中」期間,香港接連出現針對內地旅客的「驅蝗」行動,挑動兩地對立情緒,有失港人風範。激進分子不斷指罵在商戶購物的內地遊客,要他們「返回大陸」,甚至罵出「落地獄」等穢語。部分示威者對途經的遊客比豎中指,並包圍內地客。一些遊客驚恐避開,也有人與之對罵。場面混亂,一度爆發肢體衝突。沿途許多店舖也被迫緊急拉閘,把客人留在店內,以防事情惡化。

 反水貨客暴力失控正是激進組織的搞手煽動所致,借水貨客問題煽動暴力侮辱內地遊客,一批戴着口罩的激進者響應網上號召,以「反水貨客」為名,高舉港英旗,在新界上水、屯門以及九龍尖沙咀非法集結,騷擾商舖,指罵、圍攻內地旅客,追着內地旅客用腳踢他們的行李箱和物品。有母親被圍堵,幼童受驚大哭,也有本地長者被推跌倒。

 事件令香港社會為之震驚,輿論批評,有關激進行為嚴重破壞香港「好客之都」的形象,令香港蒙羞,會直接打擊作為香港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這些激進人士的行為,對兩地融合構成障礙,自私的行為反而要全港市民一起承擔後果。

 如今破壞香港「好客之都」形象的謬論改頭換面,捲土重來,有人所謂「劣幣驅逐良幣」觀點「以偏概全」,楊潤雄不點名指是謬論,正是一語中的。

責任編輯:朱劍明 【來論】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是謬論
熱門排行
24小時
7天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