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古厝新生:美術館裏有「文物醫院」

古厝新生:美術館裏有「文物醫院」

責任編輯:呂馨 2024-05-18 11:53:24 來源:中新社

在福州煙台山歷史風貌區內,一處百年老建築——樂群樓,早年由英國為首的各國領事館及商人集資興建,建成後作為駐福州外國人的俱樂部,被稱為「萬國俱樂部」。 

經過百年變遷,古厝留下斑斑印記,現經活化利用,變身一座公益美術館,名為大觀美術館。 

大觀美術館由台胞陳文源和閩籍僑領曹燕靈共同創立。開館至今,它已引來參觀者30餘萬人次,並成為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示範基地、同心·榕僑文化佳園和煙台山僑心驛站。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大觀美術館內,除了展廳,還設有文物醫院,頗為新奇。 

「文物的修復,先要診斷它的傷殘,是斷裂,還是缺損,再判斷用什麼方式或方法來進行修復。」當中新社記者近日走進文物醫院時,資深文物修復師葉劍飛正在修復唐代侍女俑。「就像是醫生為患者診療一樣,修復師也需要對文物進行觀察和診斷,而後才修繕。」 

一支排筆、一把手術刀,葉劍飛低着頭,細細修復着唐代侍女俑的左腳,一舉一動都格外小心。 

「這個唐代侍女俑的左腳之前斷裂了,我需要先粘貼,再配補、修形,然後做色過渡,讓新修補的色與原來的色相似。」葉劍飛說,「慢工出細活,急不得」。 

今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人生百態造像展在這裏登場,其中展出的四尊唐代侍女俑之一,就是葉劍飛所修復的。

在文物醫院對面的文物修復研究院,文物修復師瞿汕在為前來參觀的遊客生動講解,「這裏展示了修復技藝與漆畫技藝、壽山石雕刻等技法的跨界融合」。 

出生於1994年的瞿汕是葉劍飛的徒弟。自14歲拜師以來,她潛心鑽研文物修復技藝,小小年紀便成了業內有名的文物修復師。如今,她是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陶瓷修復技藝傳承人,也是瞿家第四代從事文物修復相關工作的。 

「傳統的文物修復針對的是博物館、拍賣行,屬於是為高價值類的器物服務,那生活中還有很多美好的物件是值得修復的,比如說手鐲、紫砂壺等。」因此,瞿汕在福建首提「文物醫院」概念,「我們想做一個開放式的文物醫院,為大眾器物做『診療』」。  

自2016年唐潔工坊文物·珍品修復一站式平台開設以來,一件件來自海內外的器物在葉劍飛、瞿汕等人手上「變廢為寶」。 

瞿汕告訴記者,來自歐洲華僑華人收藏家協會、佳士得巴黎拍賣行等機構或組織及海外華僑華人收藏家的破損器物,都做過修復。 

在大觀美術館二樓展出的「把文物帶回家」展覽中,不少器物就是由葉劍飛、瞿汕二人修復完成的。這些器物大多是曹燕靈和陳文源的藏品。 

大觀美術館也展出從海內外收集而來的中國古代藝術品。「不僅讓文物回家,還要將它們發揚光大。」陳文源表示,有了美術館,文物就能一代代傳下去。作者 葉秋雲 

責任編輯:呂馨 古厝新生:美術館裏有「文物醫院」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