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港事講場】香港競爭力提升 抓緊大灣區機遇

【港事講場】香港競爭力提升 抓緊大灣區機遇

責任編輯:朱劍明 2024-06-20 08:40:35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日前發布《2024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香港排名由上年第七位躍升至今年第五位。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這是對特區政府聯同本地以至外來人才和企業為香港謀發展、拼經濟的亮麗成果的肯定,令人深受鼓舞。事實上,這個排名不單是對香港競爭力的肯定,更有力地反駁了一些別有用心的「唱衰香港論」。如果香港真的如一些人所說般競爭優勢不再,何以在世界競爭力排名上依然名列前茅,比一些不斷對香港說三道四的西方國家競爭力更強?

 事實勝於雄辯,數據不會說謊。一些西方國家對香港的各種抹黑,都是政治掛帥,帶有明顯的政治目的,企圖通過各種抹黑、唱衰來損害香港的形象和聲譽。然而,只要不戴有色眼鏡,都會看到香港經濟的韌性和底氣,特區政府全力發展經濟,大力搶人才搶企業,成績有目共睹。各項「搶人才」計劃,由前年年底至今年5月底,整體所收申請數目已突破30萬宗大關,批出近19萬宗,超過12萬名各地人才已來港,反映香港對於人才具有極大吸引力。

 在企業上,投資推廣署去年共協助380多間內地和海外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按年上升約27%,到今年首4個月再協助近200間公司,較去年同期多約40%。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亦為香港引進了近50間實力雄厚的策略企業,這些都反映了香港的競爭優勢和經濟潛力,不論別有用心者如何大造文章,香港的經濟都是唱不衰。

 優勢互補突破瓶頸

 人才和企業絡繹不絕落戶香港,當然是看中香港的發展潛力,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斷提速升級,令香港的經濟競爭力更加明顯。必須指出的是,今年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開發布5周年。經過5年的實踐,大灣區的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5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大灣區經濟總量從2018年10.8萬億元,到2023年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行政長官李家超亦表示,大灣區機遇無限,有8600萬人口,經濟總量很大,機遇很大。他認為可以互利共贏,不需要對立的競爭,而是合作的競爭。

 香港要發揮好大灣區優勢,必須進一步推動大灣區的優勢互補,突破制度樽頸,更好地發揮三地優勢。習近平主席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其實已經指明了大灣區下一階段的工作:就是「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為大灣區的深度融合指明了方向」。如何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這涉及到制度對接的問題,需要從頂層設計上解決。其中一個方向是通過自貿區建設,設立一個粵港澳自貿區,在區內實行最開放、最優惠的政策,吸引港人港資北上,也便利內地的資金和人才來港,從而突破大灣區制度上的「瓶頸」,推動三地在規則、機制的全面銜接,形成大灣區一個整體的自貿區及市場,實現深度融合。

 通過設立粵港澳自貿區,可以在區內實施更開放的稅項優惠、投資貿易、資金流動等政策,將可破解大灣區的制度差異,進一步發揮大灣區的經濟潛力。香港將更可進一步發揮自身的制度優勢、產業優勢,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金融互聯互通,聯動前海打造優質高效的現代服務業新體系,為大灣區的科技創新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既可助力大灣區發展,又可為自身注入巨大的發展動力。香港的發展前景必將更加亮麗,所謂「香港玩完論」也將掃入歷史的垃圾桶。(圖為資料圖)

責任編輯:朱劍明 【港事講場】香港競爭力提升 抓緊大灣區機遇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