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羅奇應有勇氣收回偏見並感到羞愧

【來論】羅奇應有勇氣收回偏見並感到羞愧

責任編輯:鄭嬋娟 2024-06-25 16:59:1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 楊莉珊

摩根士丹利前亞洲區主席羅奇年初撰文,提出所謂「香港玩完」論,不過,其言論就受到多方批評,因為當下的香港前景光明,且有中央全力支持。6月5日,羅奇在香港外國記者會午餐會上,妄指2019年後香港政治環境顯然改變,一定程度導致美國現時無意區分香港和中國大陸,認為香港最好是捍衛自己的獨特性及與大陸的差別。他說,知道港人不喜歡香港被視作另一個大陸城市,不過香港暫時未到這個地步。

羅奇6月13日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署名文章,題目為《香港法治岌岌可危》。他在文章開首提到香港法院在5月底裁定民主派初選案14名不認罪的被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名成立,法庭判定議員否決財政預算案不是一種容許向行政長官施加政治壓力的方式,令立法機關無法履行憲制上應有的職能,更反被定性為一種犯罪的陰謀。岑耀信在文章結尾說到,香港已經由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政治多元化的城市,逐漸變成一個極權主義的地方。他希望海外法官的存在可以繼續維持到香港的法治,但承認這個諗法已變得不切實際。

羅奇一方面強調訪港期間的會面範圍很廣,跟香港內部人士進行多次會面和活動,試圖 為「玩完論」增添幾分可信度。但另一方面又稱,特區政府在6月初發表反駁其相關言論的新聞稿,對於他「主要集中在香港與增長挑戰中的中國經濟聯繫,以及中美衝突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分析批評,並未提供有效的反駁」,甚至稱「新聞稿中的事實和數據形式上純是旅遊局通常會預料到的公關宣傳」。

羅奇藉特區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岑耀信辭職並在西方媒體釋放香港「正走向極權」等謬論之際,又再惡意唱衰本港。他表示,隨着中國經濟下行、年輕人求職難,經濟上與國家高度連結的香港「前景灰暗」;又稱香港「過於側重金融業」「創新能力方面較為落後」,有機會「被邊緣化成另一個內地城市」,因而對未能在經濟上獨立於國家的香港感到悲觀。

羅奇在香港出席活動,並接受傳媒訪問,又再抹黑香港,但他仍不願收回「玩完論」,並對香港的發展作出各種負面演繹。儘管羅奇引經據典,看似中肯客觀,但根本經不起事實推敲,在大量資料面前,其個人偏見顯得蒼白無力。

羅奇能夠自由出入香港,出席各項活動,而且堅持「唱衰」香港,恰恰說明香港包容、多元的特點,「一國兩制」特色絲毫無損;如果認真了解香港的實際情況,尤其是近來香港發展的新局面,高質量人才、資金以至企業不斷聚集,羅奇應對其言論感到慚愧。特區政府駁斥羅奇唱衰論,重申港發展勢頭良好,讓數據事實說話,闡明香江亮麗前景。

特區政府將香港真實情況列出,以正視聽,讓討論可以基於事實:國家經濟向好,香港穩步發展。國家今年首季及去年全年經濟實質增長都超過5%,高於目標,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之一。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研究,內地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超過30%。在各新經濟領域,例如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人工智能及綠色發展等,國家的創新研發及應用能力都廣受世界認可。

香港經濟亦同樣穩步增長,2023年恢復3.3%的正增長;承接經濟穩步發展的勢頭,今年第一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長2.7%,估計全年有約2.5%至3.5%的經濟增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斷鞏固提升,港股市值超過33萬億港元,是1997年回歸時的10倍。滬深港通亦累計帶來超過1.8萬億人民幣及3.1萬億港元北向及南向資金流。這些數字足證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充分發揮了融通中外資本的能力,未來亦將繼續發揮協助把國際企業及投資「引進來」,和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關鍵作用。

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令我們「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無可比擬。我們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市場、實行普通法制度、監管制度與主要海外市場接軌、資訊和資金自由流通,是企業拓展全球業務的理想地方,是內地企業通往世界金融市場和接觸環球投資的門戶。

香港作為大灣區中最開放和國際化的城市,定位清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風險管理中心,以及發展成為綠色金融中心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融資平台。香港跟其他大灣區城市協同合作,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發揮積極引領和支持作用。

各項數據及事實,除了反映香港經濟及金融發展的表現重要是體現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獨有的優勢和功能定位,以及在面對環球不穩定情況下的韌性和應變彈性。縱然外圍環境仍然複雜,但國家與香港的經濟增長正穩健上揚,步伐甚至相比一些已發展經濟體為佳。

羅奇言論有多種,但核心只有一個,即認為香港優勢不再, 外資因此拋棄香港。但事實又如何呢?羅奇之所以對香港產生偏見,既是其個人視野局限所致,也與外國媒體長期抹黑香港不無關係。當羅奇用偏向西方的政治視角看香港,就如戴了有色眼鏡一樣,「香港樣樣都不好」,這是典型「望人衰」的心理,普遍西方國家政客都如此,羅奇本人也是如此。外國有句名言,「偏見是無知的產物」。羅奇之所以對香港產生偏見,既是其個人視野局限所致,也與外國媒體長期抹黑香港不無關係。但事實就是事實,香港發展動能強勁,包容開放、吸引力依舊,羅奇該有勇氣收回偏見並感到羞愧。

責任編輯:鄭嬋娟 【來論】羅奇應有勇氣收回偏見並感到羞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