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來論】特區政府頒授勳銜及嘉獎意義積極重大

【來論】特區政府頒授勳銜及嘉獎意義積極重大

責任編輯:靜文 2024-07-01 18:14:44 來源:香港商報網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  楊華勇

 香港特區政府2024年7月1 日刊憲公布授勳名單。今年共有502人獲行政長官頒授勳銜及作出嘉獎,其中5人獲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分別為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兼立法會議員廖長江,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李家傑,香港福建社團聯會榮譽主席林樹哲。同時,分別有12人獲頒金紫荊星章、24人獲頒銀紫荊星章,以及40人獲頒銅紫荊星章。今年獲頒紀律部隊及廉政公署卓越獎章和紀律部隊及廉政公署榮譽獎章分別有14人和46人;獲頒榮譽勳章有105人;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和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有86人和170人。今年共502人受勳,較去年403人多24.6%。

 《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專責小組繼獲行政長官表揚榜嘉許後,全部出席《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委員會的政府官員,都獲行政長官公共服務獎狀,包括時任保安局副秘書長廖李可期、法律政策專員梅基發和保安局首席助理秘書長黃添培等。

 特區政府在特區成立日(即1997年7月1日)後採用了本身的授勳及嘉獎制度,表揚為香港作出卓越貢獻,或致力服務香港社區和公眾而成績斐然,或在所屬範疇出類拔萃的人士。此外,政府亦頒授英勇勳章,對個別英勇人士給予嘉許。在香港以外地區作出的貢獻,如理據充分,亦會予以表彰。香港特區的授勳及嘉獎制度推行已超過 27 年,受訪市民均認同制度具有積極價值和效用。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應攜手努力,維護制度的社會崇高聲望和效用。

 勳章及獎狀的提名,通常由各決策局及部門提交。政府鼓勵各決策局及部門提交提名書時,須考慮公眾意見。為擴大提名範圍,政府也鼓勵各決策局及部門向其負責範圍內的非政府機構尋求提名。政府亦歡迎公眾人士的提名建議,有關個案會轉交相關的決策局,按照一貫的做法加以考慮。

 回歸後香港特區設立自身的勳銜,以標誌香港在回歸祖國後進入歷史的新紀元。1997年7月2日,回歸後的隔天,特區政府在禮賓府首次舉行勳銜頒授典禮,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頒授大紫荊勳章予12位社會知名人士,包括了曾憲梓、霍英東、莊世平等,當年時任國家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也出席了該儀式。

 2000年10月14日,香港特區政府在禮賓府舉行授勳儀式,行政長官董建華向303人頒授了勳銜或獎狀。列顯倫法官、沈澄法官、前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毛鈞年、知名文學家查良鏞和中國文化研究專家饒宗頤教授,獲得大紫荊勳章。

 2001年7月1日,香港特區授勳名單刊登憲報,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後第四份的授勳名單。方心讓、李嘉誠、楊光獲得香港特區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2002年6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宣布,政務司司長曾蔭權( 隨着曾蔭權翻案成功,他卸任後原可享有的退休金和福利,甚至獲頒發大紫荊勳章,應可繼續保有)、律政司司長梁愛詩、鍾逸傑爵士和前創新科技委員會主席田長霖教授榮獲大紫荊勳章。

 2005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回歸以來第8份授勳名單。代表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在連續兩年懸空後,出現兩名得主,包括有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及香港老牌工業家、震雄集團主席蔣震。

 2006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9份授勳名單。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區前行政長官董建華,行政會議成員、港交所前主席李業廣和香港友好協進會主席李東海獲頒代表特區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2007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10份授勳名單。香港特區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香港特區行政會議成員、特區政府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立法會議員李國寶和恒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獲頒代表特區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許仕仁涉貪被判囚7年,他2007年獲頒大紫荊勳章,行政署回覆查詢時表示,根據現時香港特區授勳及嘉獎制度,如獲授勳或嘉獎人士的行為,會對應否繼續擁有勳銜或獎狀構成疑問,例如因為被定罪而入獄一年或以上,不論是否獲得緩刑,或作出影響授勳及嘉獎制度的名聲的行為,當局會考慮禠奪他的勳銜或獎狀。根據機制,過往有4名人士從授勳名單中被剔除,包括銀紫荊星章及榮譽勳章。)

 2008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回歸以來第11份授勳名單,藉此表揚一眾為香港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士。終審法院首席法官李國能、香港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以及著名工業家和慈善家陳瑞球,獲頒授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2009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在憲報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的第12份授勳名單。有三人獲頒授大紫荊勳章,包括政務司司長唐英年、印度裔企業家夏利萊,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

 2010年7月1日,香港回歸以來第13份授勳名單於憲報刊登。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諾貝爾獎得主高錕以及「賭王」何鴻燊等7人獲頒大紫荊勳章。

 2011年7月1日,在香港回歸祖國14周年之際,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回歸以來第14份授勳名單。香港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香港海洋公園主席兼蘭桂坊控股有限公司主席盛智文獲頒大紫荊勳章。

 2012年6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15份授勳名單。6人獲頒大紫荊勳章,包括首席法官馬道立和法官包致金、即將離任的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和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在貿易推廣及醫療衞生事務方面建樹良多的吳光正,以及推動慈善和教育事業的呂志和。

 2013年6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16份授勳名單。特區終審法院常任法官陳兆愷、特區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梅師賢、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釋覺光法師,以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譚慧珠4人獲頒大紫荊勳章。

 2014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17份授勳名單。香江國際集團創始人楊孫西,因過去三十年長期致力於服務社會並付出大量時間和資源,在維護香港整體繁榮穩定和社會和諧方面貢獻良多,被授予大紫荊勳章。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因對傳媒行業貢獻良多以及慷慨捐助各類社會和慈善活動,被授予大紫荊勳章。

 2015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18份授勳名單。獲頒大紫荊勳章的共有四位:曾鈺成、鄭耀棠、何世柱、李達三。

 2016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的第19份授勳名單。獲頒大紫荊勳章的共有7位:現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現任特區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推動本港貿易和工業發展方面表現卓越的陳永棋,成功企業家羅仲榮,商界翹楚胡法光,曾擔任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及免費幼兒園教育委員會主席的鄭慕智,曾擔任香港大學校長的徐立之。

 2017年6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二十份授勳名單。獲頒大紫荊勳章的共12人,包括現任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律政司司長袁國強,金融發展局主席史美倫,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李國章,香港科技園公司董事會主席羅范椒芬,行政會議成員葉國謙,貿易發展局主席羅康瑞,以及在教育及社會服務方面表現卓越的企業家鄭家純,商界翹楚及慈善家戴德豐,在推動香港航空業和貿易發展方面表現卓越的蘇澤光,多年熱心參與社會服務的企業家陳啓宗。

 2018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18年授勳名單。獲頒大紫荊勳章的共4人,包括終審法院常任法官鄧楨、長期擔任公職及參與社區服務的張學明、商界翹楚及慈善家陳有慶,以及醫學研究專家和教育家楊紫芝。

 2019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香港回歸以來第22份授勳名單。獲頒大紫荊勳章的共兩人,分別是推動青年發展的企業家余國春和推動香港體育及文化發展的洪祖杭。

 2020年10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20年授勳名單。獲頒香港特區授勳及嘉獎制度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的共4人,分別是對政府有效管治做出重大貢獻的立法會主席梁君彥、竭誠投入公共服務的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陳智思、長期熱心參與公共及社會服務的社區領袖陳東和對慈善工作貢獻尤深的社會領袖許榮茂。

 2021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21年授勳名單。獲頒香港特區授勳及嘉獎制度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的共7人,他們是香港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香港特區政府律政司司長鄭若驊、香港市區重建局董事會主席周松崗、香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香港九龍社團聯會會長陳振彬、香港新華集團主席蔡冠深和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理事長盧文端。

 2022年7月27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22年授勳名單。獲頒香港特區授勳及嘉獎制度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的共7人,他們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張宇人、香港特區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李義、香港科技大學校董會主席廖長城、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王英偉、香港貿發局主席林建岳、港區全國政協常委吳良好。

 2023年7月1日,香港特區政府公布2023年授勳名單。獲頒香港特區授勳及嘉獎制度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的5人分別是香港特區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兼立法會議員林健鋒、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長霍震霆、香港工會聯合會榮譽會長林淑儀、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兼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

 歷屆獲授勳銜及嘉獎的人士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和不同背景,他們為香港在不同範疇作出重大貢獻,惠及社會各個領域和界別,包括公共及社會服務、教育、醫療及公共衛生、金融、工商業、科研、創新及科技、慈善公益、文化及藝術、體育、房屋、運輸、建造及城市發展、環保、勞工及福利、婦女及青年事務以及專業服務等。

責任編輯:靜文 【來論】特區政府頒授勳銜及嘉獎意義積極重大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