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廣東21地市經濟數據已悉數出爐。
總量方面,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幾乎「毫無懸念」地繼續領跑,為穩住全省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
增速方面,則是揭陽、深圳、汕尾、東莞、惠州位居全省前五。其中,深圳、東莞、惠州在保持較大基數的同時,還實現了高於全省增速水平(3.9%)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外部環境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國內結構調整持續深化,極端天氣對廣東省多地經濟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在此背景下,全省有9個地市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結合各地數據來看,在經濟總量、增速兩方面均有較好表現的地市,工業、外貿進出口等關鍵指標發揮了有力支撐。
哪些地市為全省
穩住了「大盤」?
不久前,廣東省統計局發布了全省經濟「半年報」,上半年廣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5242.50億元,同比增長3.9%。
在這背後,哪些地市為全省穩住了「大盤」?
從總量來看,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繼續穩居全省前五。其中,深圳、廣州上半年GDP均已超過萬億元,分別達到17302.22億元、14297.66億元。緊隨其後,佛山和東莞上半年的地區生產總值也分別超過了6000億元、5000億元。
在全國26座「萬億城市」中,深圳、廣州、佛山、東莞上半年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位列第3、第5、第20和第24位。
可以說,廣東四座「萬億城市」在今年上半年均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也為穩住全省「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
而從增速來看,今年上半年,揭陽、深圳、汕尾、東莞、惠州、珠海、清遠、雲浮、中山9市GDP增速高於全省(3.9%)。珠三角地區佔5席、粵東粵西粵北地區佔4席。
其中,揭陽、深圳、汕尾分別以7.1%、5.9%、5.4%的增速領跑全省。這三個地市交出的「成績單」,均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增長亮點。
憑藉綠色石化產業的強勢帶動,揭陽保持了去年以來的增長勢頭,以7.1%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外貿進出口維持高位,增長48.1%。
作為全國「工業第一城」的深圳,憑藉規上工業和外貿進出口的快速增長支撐,在上半年實現了5.9%的增速,位居全省第二。結合同期超1.7萬億元、位居全省第一的經濟體量來看,深圳在上半年交出了一張「量速齊升」的亮眼答卷。
增速排名第三的汕尾(5.4%)除了在農業生產尤其是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上發力,房地產開發投資、外貿進出口也分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東莞何以「逆襲」?
透過全省和各地市的經濟「半年報」,不難發現,工業正發揮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
記者從廣東省統計局了解到,上半年,珠三角地區依舊是廣東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同比增長4.1%,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1.6%。
其中,工業對珠三角地區的貢獻度超一半。上半年,珠三角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長6.6%,對該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7.4%,其中製造業增長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3.4%。
以深圳為例,上半年,深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0%。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強勢回暖,「新三樣」出口火熱的帶動下,上半年深圳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7.0%,手機、電腦、家用電器等「老三樣」商品出口增長18.9%。全市汽車產量增長37.8%,新能源汽車零售額增長10.2%。華為、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市場表現優異,發揮了強勢的帶動作用。
電子信息製造業的「暖風」也「吹」到了東莞。
上半年,東莞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0%,其中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9.9%,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4%、16.3%。從高技術產品產量來看,上半年東莞智能手表、5G智能手機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35.8%、33.4%。
這也有力帶動東莞從去年上半年增速「墊底」(1.5%)的低谷中走出,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5.3%的增速,躍居全省第4。
在地理上相毗鄰的深圳、惠州、東莞三地,近年來在電子信息製造業等產業發展上也形成了聯動之勢。廣東金融學院金融與投資學院副教授鄭榮年分析認為,近年來,東莞和惠州受益於深圳產業外溢,深圳的科技資源和研發實力帶動了東莞、惠州的產業升級,融合效應顯現;加之三地的主導產業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響相對較小,由此創造了上半年來的良好增長。「三地進一步發掘市場需求,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投資回報率,將可保持這一增長勢頭。」
各地發力拼「新經濟」
事實上,去年上半年以來東莞增速排名的「逆襲」,各地經濟增速排名的起伏變化,正印證了「風物長宜放眼量」的邏輯。
短期的經濟增速反映了該地區近段時間的經濟發展狀況,展現了瞬間的「爆發力」。越是面臨挑戰,越要堅定信心、及時調整狀態,才能跑好接下來的「比賽」。
今年以來,汕頭的經濟增長表現則相對「低迷」,上半年增速僅為0.1%。此前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建議,汕頭由於缺少重大產業項目的拉動,近年來發展增速相對較慢,應瞄準轉型升級方向,不懈加大工業投資的力度。
在這方面,今年上半年汕頭持續發力:工業投資增長37.1%,其中製造業投資增長55.7%。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紡織服裝、玩具創意以及大健康產業在內的「三新兩特一大」產業投資增長38.5%。這些投資有望在未來帶來增長的突破。
今年上半年,廣州、佛山的增速亦低於全省。鄭榮年認為,短期的增速放緩,是由於兩地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周期,受到傳統產業有效需求下降、戰略性新興產業體量不足的影響。
不過,透過一些細分指標,能夠看到兩地加大力度「拼經濟」,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奮力推動經濟回升向好的跡象。
比如,廣州的電子產品製造業在上半年實現增加值增長8.1%。伴隨低空經濟迎來「風口」,上半年航空航天製造業增加值增長18.6%;全市上半年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31.4%,比一季度提升10.6個百分點,科技成果在工業發展中的應用步伐持續加快。
與一季度(1.1%)相比,上半年佛山的整體增速(1.7%)已有所回升,規上工業增加值降幅較一季度收窄2.1個百分點。新動能產業穩健發展,高技術製造業增長0.7%,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增長34.8%;先進製造業和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均同比增長16.8%。
「廣州、佛山等地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激發企業創新發展活力,帶動有效投資持續擴大,將有望在接下來實現更好的增長。」鄭榮年說。
從近期省內各地召開的經濟形勢分析會議來看,加快經濟產業結構調整,加大對支柱產業、新興產業的投資力度,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將是接下來各地「拼經濟」的重點發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