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黃土高原,背靠奔流黃河的陝北孕育了一代代頑強的人民,產出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9月12日至13日,香港中樂團(樂團)將帶來音樂會「永遠的山丹丹」,為新樂季揭幕,假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樂團將攜手陝西三個樂團組成近200人的超大型中樂團隊,演奏巨如椽、細如絲的旋律,演繹陝北人如山丹般火紅的鄉土情懷。
樂團將聯同陝西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及陝西民族樂團(上圖),和米脂吹打樂團(下圖)演出。
音樂會將由樂團藝術總監兼終身指揮閻惠昌執棒,率領香港中樂團、陝西廣播電視民族樂團、陝西民族樂團,及米脂吹打樂團演奏王丹紅作曲的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作品為國家藝術基金入圍項目,為陝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委約創作。閻惠昌在接受香港商報專訪時表示,他曾於2017年作品首演時指揮演出,觀眾反應熱烈,「後來指揮北京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亦獲內地各界音樂專家的高度評價。」
閻惠昌獲邀指揮《永遠的山丹丹》2017年首演,今年將作品帶上香港舞台,作為樂團的開季音樂會。
作品共有八個樂章,高低起伏,糅合陝北腰鼓、嗩吶、信天遊、陝北說書等藝術形式,多角度展現陝北民間音樂文化的精髓。「作曲家王丹紅為了譜寫這部作品多次前往陝北採風,深入了解當地的民樂文化、風土人情,我能在音樂中感受到她對陝北土地的真情。」閻惠昌說。
嗩吶是植根於陝北民族生活的樂器,第六樂章《朝天歌》便是特別為嗩吶而寫。「在王丹紅心目中,這個樂器和生命緊緊扣連,無論是逢年過節、婚喪喜慶,中國人都會吹奏嗩吶。」閻惠昌指,王氏旨在譜寫一部嗩吶協奏曲的標桿作品,全曲長約20分鐘,篇幅頗長。「嗩吶演奏家須擁有深厚民間音樂的積澱,並掌握現代嗩吶高深的演奏技巧,才能駕馭這部作品。」樂曲中,嗩吶的樂聲猶如人生的返照,時而低吟淺唱,時而豪邁狂野,展現了作曲家對生命深刻的體會。
青年嗩呐演奏家王展展將演奏第六樂章《朝天歌》。
相對學院派的《朝天歌》,結合陝北說書的《刮大風》則雅俗共賞。閻惠昌憶述,自己十多歲的時候便接觸這種民間的說唱藝術,「在西安的街頭聽過很多次,最早是由民間的失明藝人以說書的方式即興道出自己的故事,娛樂鄉民。藝人邊彈三弦,邊說唱,腿上綁着打拍子的竹板,手上還會繫着會發聲的響器,表演非常生動,深入陝北人民的血液裏。」民歌《刮大風》是陝北說書的經典作品,有不同版本,觀眾能在音樂會上欣賞被編成民族管弦樂的《刮大風》。「王丹紅在陝北採風時深受當地的說書藝術感動,盡可能在作品中保留它原始的形式。樂章以傳統說書引入,再由樂團無縫加入,以交響的形式展開,進入高潮,隨後回歸彈唱,互相呼應,並在高點上完結,暢快淋漓。」
陝北說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高永原將在《刮大風》帶來三弦彈唱。
與音樂會同名的第八樂章《永遠的山丹丹》也是演出的亮點之一。含苞的山丹花並不起眼,一旦綻放則漫山火紅,如同陝北人民烈火般的精神。王丹紅將陝北人耳熟能詳的民歌原汁原味地融入樂曲,向陝北的民樂致敬。閻惠昌表示:「她曾說,即使是最高水準的作曲家的作品,也無法與流傳千古的民樂相比。在樂曲的高潮,她並沒用自己原創的樂曲,而是一字不易地將民歌呈上,展現了她謙卑的心態,以及她對陝北民樂的尊敬與崇拜,我向她這份精神致以最高的讚賞。」演出結合嗩吶和腰鼓,氣勢如虹,「演奏家都是用生命去演繹這首樂曲,每一個動作、每一道力量都是從心底發出來的。」達到高潮時,台下的觀眾也可隨節奏拍掌,加入樂團氣勢磅礴的演奏,樂在其中。(記者:Ruth、圖片由香港中樂團提供)
節目詳情
日期:9月12日至13日
時間:晚上8時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門票:HK$250至HK$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