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評 172期《堅雜誌》
政府統計處8月30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本港7月零售額臨時估計為291億元,按年下跌11.8%,較6月的跌幅9.7%有所擴大,也比市場預期的8.6%更差,銷貨量按年更大跌13.3%,同樣較市場估算下跌10.9%為多。零售市道不景氣,相信普通市民從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感受得到,而這種不景氣的氣氛,更加影響市民對前景的信心,令氣氛低沉。下月(10月),特首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如何振經濟,預期將是市民關注的重點,過去一年,政府推出多項提振經濟措施,雖在吸引遊客方面有效果,但零售業仍每況愈下,政府須有新的解決方案。
根據政府的統計數據,7月幾乎所有類別的零售額都錄得跌幅,當中有5個類別零售額回落幅度超過兩成,包括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等按年下跌25%,百貨按年下跌24.3%,家具及固定裝置按年下滑22.4%,服裝及鞋類、有關製品及其他衣物配件零售額分別下跌16.6%及17.9%。只有酒類飲品及煙草,書報、文具及禮品,以及藥物及化妝品,分別按年增長21.3%、26.1%及3.5%。
7月零售數據跌幅驚人,這與正值暑假,本地居民外遊及北上消費增加有關,另一方面亦反映,趁暑假期間來港的內地及海外遊客,在港消費也未如往年,如果這一趨勢不改變,情況確實令人擔憂。
香港市面上籠罩着濃厚的悲觀氣氛,一些社交媒體每日在點算着倒閉的店舖,更令人對前景感到信心不足。零售業則叫苦連天,期望政府出手相助,業主減租,讓業界有足夠的時間可以轉型升級,渡過難關。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於下月公布,毫無疑問,社會最大的關注點之一,必然會落在有關提振經濟,改變零售業市道的政策措施。去年恢復通關之後,政府推出多項措施促進旅遊業復蘇,更期望以旅遊帶動零售,提振消費,其中包括請求中央支援,進一步便利內地遊客來港旅遊消費,得到中央支持,推出多項惠港措施,令來港旅遊的內地遊客有顯著增加。但受制於內地遊客消費模式改變,消費取態變得謹慎,出現旺丁不旺財的現象。
政府亦推出多項刺激消費的政策措施,包括振興地區經濟的「日夜都繽紛」,以及一系列「盛事活動」,促進本地消費,以求先搞旺個市,再振興整體市道氛圍。不過,不論是「日夜都繽紛」,還是「盛事經濟」,提振經濟的效果均未如預期,搞得成功的活動,往往只能產生一時之效,熱度過去了,就恢復原狀,而不成功的活動,則引來大量負評,效果更差。
新一份《施政報告》應總結過去一年在促進旅遊、提振經濟方面的得失,務求讓政府的相關政策,可以產生較理想的經濟和社會效應,達至提振經濟、提振信心的目標。
本港零售市道疲弱,其中一項關鍵的影響因素,在於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尤其是美國激進加息的影響。目前,各方都憧憬,美國有望本月(9月)減息,香港的經濟環境或許會有正面影響,股市、樓市有望止跌回升,而隨着港元匯率轉弱,人民幣匯率趨強,北上消費和南下購物也會發生變化。種種因素都有利於本地經濟和消費市場向好的方面轉變。
但事情會否朝向人們預期的方向發展?難以準確預料。事實上,國際正值風雲變幻之際,甚麼樣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香港只能多從自己身上去思考,如何識變、應變、求變,為本地經濟和零售市道,創造更優良的環境,讓市民和遊客願意多消費,逐步振興市道。
零售業的狀況確實值得關注,政府在一些關鍵環節,也有出手相助的必要,而零售業界亦須從零售市場的整體發展變化中,看清新的發展規律和趨勢,努力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靠自己的力量,應變、求變,提高競爭力,拚出一條新路,這才是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圖源: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