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周宣布「對等關稅」,一言以蔽之,特朗普不爽世界貿易組織(WTO)這個「舊群」,他要拉「新群」,新群有新規則。對於我們國家來說,同樣面臨一個世紀選擇題:留在「舊群」,進美國的「新群」,還是自已也建個「新群」?
「新群新規則」,特朗普拉的「新群」要交「入群費」,4月5日美國政府對全球進口貨品已徵收10%的最低基準關稅。即除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商品外,大部分美國進口商品都受到影響。此外,其他國家將自4月9日起面臨美國實施的更高關稅。
「對等關稅」宣布後,全球資本市場大地震,最新特朗普堅稱不會暫緩或撤回方案,除非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世貿有166個成員國,美國官員說有逾50個國家正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截至截稿時,特朗普還在繼續推動建「新群」。
各國4個應對方式
其他國家如何應對?這個必須先看看所謂「對等關稅」如何計算出來?市場普遍認為,相關稅率是把美國與貿易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貿易國向美國的出口總額後再除以2。例如,美國與印尼貿易逆差為179億美元,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為280億美元,179除以280即64%。
敲黑板劃重點,這個稅率是可以談判以至於豁免的!「新群入群費」都已經交了,這裏所謂「更高關稅」,其實是特朗普還沒想好「新群」的規則細節,給自已預留的「談判籌碼」,特朗普會視乎與貿易國的談判調整稅率。
按邏輯推理,美國的貿易國主要有4個方向可以做:第一,貿易多元化,少賣產品給美國,這樣貿易順差自然少;第二,把企業搬到美國去,這樣貿易順差自然少。以上兩個方向主要是少賺美國的錢,以減少貿易順差,從國家的角度看不是最優解。
第三,把賺來的錢,多買美國貨;第四,降低對美國的關稅,讓國民多買美國貨。這兩個方向,應該是以後一段時間,世界各國與美國談判的主流。請留意,不是把對美國的關稅降至零就是談判的全部,上面那條「對等關稅」方程式隱藏着特朗普的真實目的:談判的主線是「貿易平衝」,特朗普想的是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
全球可能有幾個群
小結一下,特朗普不爽WTO,認為這個「舊群」的群主不聽話,自己要拉個「新群」自己做群主。「拉群」過程中,震蕩難免。只是,牽一髮動全身,美國拉「新群」,有可能全世界都聽他的;另一個可能是,大家都要做群主,世界貿易格局,從此分成幾個「群」。
這幾個「群」包括:以美國為核心的、以中國為核心的、以歐盟為核心的、以俄羅斯為核心的......最有機會是3到4個群,各有各的「群規」。如果是3個,就可以鬥地主;如果是4個,就可以鋤大D。如果世界貿易格局如此演變,以後「群」與「群」之間的貿易衝突只會越來越多。
對於企業而言,那就需要「因群制宜」了,比如一家車企,大概率需要在「美國群」的其中一個國家建立一個工廠,生產汽車供應這個「群」,進軍「中國群」時就另建一個工廠,進軍「歐洲群」時再另建一個工廠。
概言之,特朗普已經在開始動手拉「新群」了,無論人數多不多,WTO這個「舊群」大概率會越來越不活躍。面對如此大變局,我們國家最終如何選擇,也將影響我們每一個人,而這,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慢慢明朗化。(記者 蘇尚)
頂圖: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首都華盛頓白宮展示簽署後的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