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文
香港將迎來回歸祖國28周年,也是本屆特區政府履職將滿3周年。行政長官李家超日前總結過去3年特區政府取得的成績,表示其重點之一是提升工作效能、改變政府治理文化,從而改善經濟民生。
着力提高治理水平
習近平主席在慶祝香港回歸2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四點希望,第一點就是「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表明了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就是要不斷提高治理水平,以實際行動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聚焦發展經濟全力改善民生。李家超特首施政風格的一個特點,正是不斷提升香港治理,對政府設定各種KPI,從制度上完善地區治理,落實行政主導,推動特區政府積極作為,貼地氣真正為民做事,拼經濟謀發展,令特區治理展現出新氣象,為香港發展注入了新動力。近日羅奇也公開收回其「香港玩完論」,正是對今屆特區政府施政以及香港前景的肯定。未來香港仍將面對不少挑戰,相信在李家超特首帶領下,各界集中精力拼經濟謀發展,香港定能不斷走出發展新天地。
習近平主席一直關心香港的治理水平,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就強調,「完善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增強治理效能,是把香港特別行政區建設好、發展好的迫切需要。」習主席的講話點出了香港發展的關鍵,治理水平是重中之重,當中既要提高治理能力,更是增強治理效能,既在個人,也在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相關規定,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長,依法行使行政職權,對特別行政區的治理工作負有首要責任。行政長官與特別行政區政府在推進香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發揮着關鍵作用。提升香港治理效能,需要行政長官依法履職盡責,確保各項治理措施有效實施。
李家超特首上任以來,特區治理水平的提升有目共睹。在制度上,推動特區官員和公務員團隊更加主動作為,為民做事,通過KPI督導,改革政府文化,以結果為目標,打破官僚主義的守舊。建立「全政府動員」機制,迅速處理大型事故等,在多次大型行動中展示出政府的效率和隊型,啟德體育園等成功開幕,正是當中的反映。李家超特首高度重視與立法會的合作,行政立法互動達到回歸以來最佳水平,彼此互相配合、互相合作、互相建言,推動施政完善以及重大立法的通過,基本法23條的成功立法,更是行政立法合作的主要成果。政府施政效能顯著提升,多項長期擱置的民生經濟法案得以落實,有效解決了市民的實際問題。
特區政府提振經濟表現有力
在當前關稅戰、貿易戰壓力下,外圍不確定性增加,香港發展面臨不容低估的挑戰,對於政府的治理和領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應對美國的關稅戰,李家超特首領導的特區政府沉着應對,堅守香港自由港、零關稅優勢,美國愈封閉,愈「小院高牆」愈排外,香港就愈開放,愈歡迎全球投資者、資金和學生來港,特區政府更推出多項撐經濟撐企業措施,大大增強香港應對經濟逆境的信心。
固然,國際大環境並非香港所能控制,一些企業和食肆因各種問題而結業也是常有之事,但看經濟始終要看數據看大局,不能只盯着以至放大所謂結業新聞,要看香港的失業率、經濟增長等數字,香港經濟確實面對挑戰,但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絕不差,特區政府穩經濟的表現應記一功。
就如去年拋出「香港玩完論」的摩根士丹利亞洲前主席羅奇,曾聲稱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內地深度融合,如果內地經濟不振,香港難以獨善其身,近日卻指現在斷言香港「玩完」為時尚早。儘管中美衝突持續升級,但香港並未如預期般受到嚴重衝擊,反而可能從中獲益。這主要得益於香港作為中國重要國際金融窗口的獨特地位。羅奇認識到過去的錯誤,並決心修正,國家和香港的有力經濟應對,改變了羅奇的判斷,使他恢復對兩地發展前景的信心。
事實勝於雄辯,港股近期的持續強勢,香港經濟持續增長,國際信心增強,外資企業紛紛落戶,這不僅體現了特區政府的積極作為,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發展的信心,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就是最大優勢。回歸28年事實證明,發揮好「一國兩制」制度優勢,用好中央支持,結合香港獨特作用,必定能實現自身更好發展,讓東方之珠更加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