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以來,全國生豬復產穩產成效顯著,豬肉消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然而,行業內仍存在局部地區產能過剩、非洲豬瘟疫情反復、生產環節分離以及環保問題等挑戰,亟待專業科學引導與管理、升級。
漳州站向7省同行代表介紹示範基地企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
為深入了解漳州地區在環保與產能優化新形勢下生豬產業的變化,促進產業持續升級,在福建省生豬產業體系、福建省畜牧業協會和漳州市豬產業協會的號召下,閩南師範大學試驗站於2025年2月至7月牽頭開展了《漳州2025年環保與產能優化新形勢下規模化豬育肥企業發展狀況調研》。該調研聯合本地企業與國際養豬機構,組織專家團隊深入華安縣18000頭育肥場、平和蘆溪鎮20000頭育肥場、平和蘆溪鎮10000頭育肥場、詔安6000頭育肥場以及詔安12000頭育肥場等5個現場,圍繞「看選址、視布局、查參數、對細節、望趨勢」五個維度進行互動與賦能。
漳州站歡迎荷蘭與法國企業代表與示範企業交流
調研結果顯示,在當前形勢下,漳州規模化豬育肥企業發展呈現出五大特點:投資方與業內人士均看好未來育肥業務,在減少低級育肥產能後,市場對合規新育肥場的需求仍然強勁;新型集約自動化、精準高效可分攤成本的大型育肥場設計受到普遍認可,單場規模不斷增加,設備不斷升級,而每頭豬的固定資產成本仍然在比較理想的範圍內;業主時間成本意識增強,善用各種資源實現盤活多盈的意識增強,長期合規經營的意識增強;與專業快捷施工方合作,與龍頭企業合作成為首選,穩定的長期回報成為首選;投產後,在防非、批次化管理、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等方面的專業指導,與優秀龍頭企業的結合,更是新項目成功的關鍵。
近3年來,閩南師範大學試驗站積極作為,開展各類技術培訓30余次,引導220人次進行觀念與技術更新,組織50場次活動推動基本操作規範化,助力企業與家庭農場優化硬件設計,升級合規合法經營理念。這些努力有力地促進了漳州市養豬業的進步,贏得了省內外同行的認可,吸引了眾多年輕大學生和海外專家投身漳州生豬養殖一線指導工作。(葉晴)
頂圖:漳州站團隊在示範基地現場調研酸對腸道健康的提升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