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鑒制度政策 明形勢任務

2014-04-10
来源:香港商報 周八駿

  ——周八駿

  從3月18日開始,台灣一些大學生占領立法院,引發數以十萬計民眾集會。事件的導火索是反對馬英九政府在立法院強行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定》,其發展是針對馬英九政府動用暴力「鎮壓」學生,并引發對於台灣與大陸經貿關系的「逆反」,進而,迸發「台獨」火花。這一起所謂「太陽花」風潮究竟背后有無外國勢力策劃?是否與香港政局演變同出一轍?這樣的疑問固然有待相關檔案解密或相關人士今后發表回憶錄來解答。但是,港台兩邊都有相呼應的聲音,已可確定兩地政局正在發生必須重視的關聯。

  「台獨」「港獨」思潮匯聚

  《明報》2014年3月29日A26「觀點」發表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林泉忠的文章《台灣學生造反的「中國」因素》,斷言:「值得關注的是,支持台灣『反中』情緒的一個觀點是來自香港的先例。CEPA帶動了香港與大陸的經濟一體化,雖然不是沒有正面影響,然而許多市民看到的是樓價被大陸買家炒高,使香港年輕人再也買不起樓;大量的自由行游客使藥房、化妝店、金行及名貴商品店大發,卻令部分地區市民日常生活仰賴的小店和超市消失。」

  《明報》2014年3月30日「星期日生活」第二頁刊登《亞細亞的雙生孤兒——中國因素下的台港合作》,是兩位香港女青年大學生對台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的專訪,后者全面否定兩岸經貿關系,前者則否定香港與內地的CEPA。這篇專訪的題目將香港和台灣稱為「亞洲的雙生孤兒」,所表達的信息十分強烈。香港的反對派主要政治團體之一公民黨迅速派人前往台灣表達支持。「占領中環」發起人戴耀廷公然揚言,不排除先占領香港立法會;并且表示,將邀請占領台灣立法院的學生領袖前來香港傳授經驗。

  「台獨」與「港獨」思潮和勢力呈現前所未有的匯聚。香港政改決戰形勢變得更加尖銳和复雜。愛國愛港陣營務必保持十分清醒的頭腦,堅決應對。其中,愛國愛港陣營輿論隊伍必須做的一件事是,引導廣大香港居民,區別當前無論香港還是台灣所面對的問題究竟哪些屬於制度層面,哪些屬於政策範疇,從而,準確判斷形勢,堅定執行任務。

  好制度要有好的執行

  無論香港與內地還是台灣與大陸,雙邊經貿關系拓展以至於趨向一體化,是歷史必然。迄今,相關制度安排大體都是對的,對於港台產生的利益分配不平衡現象即所謂「益了富人」,固然需要完善制度,但是,主要屬於政策及其執行層面的問題。

  以最近一二年香港社會甚為關注的「自由行」為例。香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新力量網絡主席呂大樂在《明報》2014年3月28日A32「觀點」發表《討論內地游客問題的六個重點》,指出:「如何回應不斷增加的內地訪港游客,其實是一個大議題,更不容拖拖拉拉。由於管理不善,而演化為中港矛盾,這并不是我們希望見到的。」他將問題的癥結歸結為特區政府管理不善亦即缺乏相應的政策措施。

  在《亞細亞的雙生孤兒》中,兩位香港女青年大學生感慨:「十年前香港正是犯了同一個錯誤。我們來台灣,為的是要泡文青咖啡店、逛小販林立的夜市……這些小本經營、以人性化服務留住客人都是香港消失的一道風景。我們曾有機會產業轉型,不再過分依賴金融地產,卻因2003年經濟低迷下簽了CEPA而斷送。自由行揮軍北下,香港從此依賴中國內需市場。……直至近年本土意識抬頭才驚覺CEPA和中港融合下令香港對中國市場過分依賴,錯過了曇花一現的轉型機會。這份『大禮』原來是糖衣毒藥。」

  10年前這兩位女青年尚是小孩也許少不更事,其實,CEPA是當時特區政府再三向中央要求,中央為幫助香港渡過亞洲金融危機打擊所造成的嚴重困難而同意。因為「本土意識」抬頭而將「雪中送炭」污衊為「糖衣毒藥」,就既同制度無關也同政策無關,而是反對派在其后台老闆指揮下,煽動香港深受傳統觀念薰陶者留戀港英時代而企圖阻擋香港前進。

  因此,當前政改決戰關乎香港真正回歸。

[责任编辑:鄭嬋娟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