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放下成見 共促發展

2014-04-11
来源:香港商报

  ——顏寶鈴

  近日,台灣「占領『立法院』」風波鬧得沸沸揚揚,惹得「泛民」心潮澎湃,揚言要赴台支援并為「占中」取經。先不說香港與台灣是兩種政治體制,根本不能相提并論,就連兩者的訴求也截然不同:台灣的反服貿集會是反對簽署經貿協議,而「占中」之目的,是脅迫中央答應違反《基本法》憲制基礎的所謂「真普選」,其行為必將嚴重冲擊本港經濟、破壞香港繁榮穩定。

  言論自由與法治精神同是香港的核心價值。我們尊重任何民眾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但亦認為所有言論及行為應該在遵守法治和紀律的前提下和平進行。冷靜、理性的良好溝通,是解決爭拗的最佳方式。

  寄望上海之行打破僵局

  此次中央誠意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到上海訪問,就是希望雙方在政改問題上開展良性溝通、有商有量。中央全盤照收各議員提出的要求,足見其誠,現聽聞越來越多的不同政見議員願意赴滬,本人認為此乃明智之舉,相信亦是主流民意所向,希望此行能真正為接下來的政改諮詢工作打破僵局。

  有些議員料已有十數年未曾踏足內地,此行除了可以就政改問題與中央直接交換意見,更可以親身體驗內地日新月异、繁榮強盛的發展成就,衷心希望諸位回港后摒弃成見、和諧共融,合力推動香港經濟發展。

  無數的例子告訴我們,只有政局穩定,社會團結和諧,經濟才能發展,民生方可改善。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重創韓國經濟,韓政府舉債500多億美元。為拯救「國難」,民眾紛紛捐獻私人金飾,切實體現了官民一心。2012年的韓國,已驕傲宣稱與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日本一起晉身「20-50俱樂部」(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總人口數達5000萬以上)。

  再看澳門,回歸前治安混亂,游客晚上不敢出街。但回歸后這十幾年,執政者團結一心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現在的澳門,社會和諧,經濟騰飛,人民安居樂業。游客到了澳門,晚上不出街感受一下賭城之夜會是一種遺憾!

  政治化拖累經濟發展

  反之,亂政之下無強國。泰國作為亞洲新興經濟體,前幾年的發展令人矚目,然而,去年年底維持至今的政治動亂,已經冲擊泰國經濟發展。隨着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泰國發出黑色旅游警告,赴泰旅游人數銳減。2013年第四季度,泰國GDP同比增長率僅為0.6%,創下近七個季度的新低,更低於1994年以來3.78%的歷史均值。

  政治對抗給台灣造成的影響亦不容忽視。

  台灣曾是亞洲經濟的「奇迹」,90年代初甚至排在韓國前面,可謂「富可敵國」。但近年來,受累於兩黨的政治對抗,營商環境不斷惡化,經濟發展已停滯不前,遠遠落后於韓國。在韓國忙着與中國簽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與亞洲各國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RCEP)時,有助台灣經濟騰飛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卻遲遲未能生效,令人扼腕。

  前車可鑒,太多的政治對立、過度政治化必然拖累經濟發展。和諧共融、團結一心才是繁榮穩定的基石。香港近年來經濟發展未如人意,全球城市競爭力排名更被新加坡超越,屈居第四,這些都應該給我們敲響警鐘。衷心希望此次立法會議員上海之行能順利成功,為香港的長遠發展開創全新的明天,為我們子孫后代創立基業!


[责任编辑:黃錦霞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