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化解A股「堰塞湖」需高智慧

2014-04-11
来源:香港商报

  ——子木

  自2012年9月開始,內地股市就事實上暫停了新股發行。雖然2013年底重新啟動新股發行,但僅僅維持了一個月,新股發行就又事實上暫停了。今年2月至今沒有一隻新股發行上市。內地股市歷史上最長時間的暫停新股發行,導致內地形成了歷史上最大的IPO「堰塞湖」。尽管暫停期間管理層加大了對擬上市企業的審查力度,提高了上市的門檻,使得不少企業或知難而退,退回了上市申請;或被審查出問題,被迫退出了審批序列。但IPO「堰塞湖」仍然是歷史上最大的。

  中證監着手化解

  數據顯示,在連續16周無新增初審企業進入首次公開發行(IPO)名單的同時,又有3家企業被終止審查。目前仍有682家企業在排隊等待IPO,其中上交所主板排隊企業169家,深交所中小板有281家,創業板有232家。現在已經到了4月,內地何時再啟新股發行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但從近日中國證監會的政策表態可以知道,證監會對於化解IPO「堰塞湖」有了很強的緊迫感。

  化解「堰塞湖」,首先是要「截流」,防止「堰塞湖」繼續擴大。中國證監會近日表示,鼓勵新申報企業另尋境外上市等其他融資渠道。企業可以在充分權衡成本收益的情况下選擇在新三板挂牌、股權債權融資、到境外上市等多種方式融資發展,對此,證監會都予以鼓勵和支持。

  證監會的表態實際上是傳達了暫不歡迎IPO新申報企業的態度,這也是化解IPO堰塞湖所必須采取的一個措施。否則,在審企業還未發完,新申報企業又源源不斷涌來,IPO積壓問題將永遠解決不了。

  化解「堰塞湖」,更要「開源」。一直以來,內地IPO企業是根據新發股份數量,來確定上市所在地。股本規模大的上主板——上交所,股本規模比較適中的上深圳的中小板,股本規模更小的創業型企業上深圳的創業板。最近幾年內地股市一直領跌全球主要資本市場,股市無法承受大盤藍籌股的上市壓力,所以上交所最近幾年就很少得到新股上市的資源。而深圳的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則反覆維持高速擴容的狀態,短短幾年,深圳中小板和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數量總和已經超過了主板上交所的數量。3月28日,長時間備受冷落的上交所迎來了管理層的眷顧,證監會發言人稱,首次公開發行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意願,在滬深市場之間自主選擇上市地,不與企業公開發行股份數多少挂恥。在此聲明發布前已申報的企業可本着自願原則,重新確認上市地并更新申報文件。這就是說,即將再啟的新股發行,上交所將分流深圳中小板上市資源。

  為了防止中小板企業不願意到上交所上市而影響了上交所在化解「堰塞湖」上的作用,4月4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充分發揮滬、深兩家交易所的服務功能,證監會將按照均衡安排滬、深交易所首發企業家數的原則,結合企業申報材料的完備情况,對具備條件進入后續審核環節的企業,按受理順序順次安排審核進程。

  這就是說,即將重啟的擴容,將是主板、中小板、創業板一起上,是「均衡安排」。這就會加快化解IPO「堰塞湖」,加快新股發行上市的節奏。

  要顧及市場承受力

  按照新的制度安排,原來一直定位為主板市場的上交所,將出現功能紊亂的情况。現在實際情况是符合到主板上市的企業與符合到中小板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大約是一比三,按照深滬兩市「均衡安排」的原則,勢必會安排一些符合上中小板的企業到上交所上市,那上交所的主板市場定位是不是有了變化?多層次市場劃分標準還要不要?

  另外,IPO新政之下,即將重啟的新股發行勢必會加快節奏,內地股市將承受沉重的壓力。有機構測算,如果682家公司年內IPO,假設每家融資4億元,融資量就高達2728億元。以往的經歷可以證明,擴容大躍進會讓內地股市難以招架。現在上證綜指還維持在2000點一線,如果內地化解「堰塞湖」操之過急,連續多年領跌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內地股市,情况可能會更复雜。如果股市因無法承受而大幅走熊,內地就又可能重复暫停——重啟——再暫停的惡性循環。

  「堰塞湖」的化解需要管理層加強頂層設計,如果能激活市場,則化解起來會更容易。2006年到2007年的大擴容就沒有拖累市場。所以,化解「堰塞湖」需要管理層拿出更高的智慧,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责任编辑:黃錦霞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