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 美食旅游專欄作家,主筆《湖南省旅游誌》,出版《嚐遍大中國》、《食全酒美》、《覓食》、《魚餚遍地》、《浮生物語》等。
六盤水位於貴州西部烏蒙山區,地處川滇黔桂結合部,飲食資源豐富,有姜湯、羊肉粉等,烙鍋香辣爽口,味道奇香,開胃可口,油大不膩,備受人們喜歡。烙鍋始於清代,康熙三年,平西王吳三桂調集雲南十鎮近三萬兵馬鎮壓水西彝族土司使安坤。吳三桂打敗安坤,彝族老百姓逃往山林,吳三桂糧草不足,官兵只能捕殺野山羊、野鹿,摘野菜、挖土豆,取彝族老鄉的屋頂瓦片和醃窖食物的瓷器壇片,把獵獲的野味和采摘的野菜放到瓦片上烙熟充飢。水城的冬天,人們喜歡圍坐在鐵質回風煤爐周圍烤火取暖,有在爐火上邊取暖邊煮飯吃的習慣。镕暇時,人們在煤爐上烙些土豆、豆腐、蕎糊、蕎飯等小食物,用作休镕小食,甚至做主食充飢。「烙」的原料從最原始的野味野菜到當地的土特產,吃時蘸五香辣椒麵調味。烙鍋是主要器具。清末,烙鍋是不帶邊的凹狀瓦片或瓷器土壇片;改革開放初期,烙鍋逐漸被中間凸狀的黑砂鍋取代;
現在,烙鍋發展成帶邊的中間高周圍低的生鐵鍋,加熱放油后,多餘的油自動流向鍋邊,待烙鍋燒熱,把食物鋪在烙鍋上,烙熟再吃。烙的過程中,還可以把周邊的油用刷子刷在鍋上,再烙喜歡的生食。1992年,水城的烙鍋破天荒地被搬進大餐館大賓館,很快在水城形成烙鍋美食一條街,為六盤水的一道美食風景線,在市區有四五百家烙鍋店。這時,水城烙鍋已經是無所不烙了,無論是海鮮禽畜、鸡鴨牛羊、家野蔬菜等各種葷素食材均被放到了烙鍋中,被叫做「一鍋容天下」。蘸碟也不再是單一的五香辣椒麵,出現了麻辣折耳根蘸水、燒青椒蘸水等新品種。當地朋友告訴我,他們不分春夏秋冬哪個季節,每天都去吃烙鍋。我第一次吃烙鍋時,坐下來要服務員拿菜譜,她們人來了,菜譜卻沒有,原來什麼菜蔬都可以用來烙,無論是山里的野菜和山珍,還是家禽家獸的鸡鴨鵝豬牛羊肉,還是江河湖泊中的魚蝦鱉龜蟹都能。我們幾個人圍著烙鍋,鍋里的菜籽油燒熱冒著青烟,把菜蔬下到鍋里。朋友告訴我,一般先烙土豆,再隨意烙喜歡吃的食物。為使土豆好吃,可以在土豆中間烙些小塊五花肉,油脂滲入土豆,味道更好。剛烙熟的食物很燙,叫了一打啤酒,幾個朋友便邊吹瓶子,邊趁著嘴里冒出的冷氣吃烙熟的東西,怪有意思的,我取名為「冰火兩重天」。水城也有很多家庭喜歡在家里自己做烙鍋吃,稱為家庭烙鍋,它的制作很簡單,原料有各種蔬菜、肉類、豆腐等;調料有熟菜籽油、辣椒麵、花椒、花生仁、芝麻、鹽、味精等;將花生、芝麻炒熟后與辣椒麵、花椒一齊搗成粉未狀,加入適量鹽和味精,花生等佐料與辣椒的比例為二比三,配好后將辣椒麵放入小碟中,即為味碟。將各種原料放進鍋中,反覆烙至熟透,蘸水取適量的味碟即可食用。烙鍋目前在貴州可謂四處開花,如果到貴陽,一定要去青雲路吃一次烙鍋,滿足那種冰火交融的感覺,那種大汗淋灕的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