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网络金融或诞生更传奇者

2014-08-28
来源:香港商报
  傳統金融利用網絡進行銷售,是高大上的傳統金融對中低端客戶的延伸銷售及服務。可以簡化為「大對小」模式仍有巨大發展空間。相對來說,傳統金融是大平台大品牌多實體網點,自身已經具有相當的客戶認可度,除了利用網絡再深度挖掘傳統業務,進入互聯網新領域也頗具優勢,在2013年至2014年被網絡等新型企業的創新深度刺激以后,傳統金融企業或奮力直追,也有望在小貸、P2P、眾籌、支付等領域獲得快速發展。有后補缺,應該比無中生有容易,只要思維突破既有之框架與慣性。
 
  「大對小」與「小對小」模式

  新型網絡金融服務機構或可簡單歸為「小對小」模式,力求以不同於傳統金融企業的面目,滿足傳統金融企業不能滿足的客戶,彌補金融機構及金融服務的不足,或可有草根逆襲的奇迹,如果獲准進入傳統金融則更容易實現草根夢想。此模式可以說是無中生有,供需雙方尚處於未知,都需要不斷尋找摸索,更考驗創業經驗與能力。比如,目前千家P2P,民間眾籌,民間徵信。其他任何沒被滿足的金融需求都蘊涵着「小對小」模式的生機,比如眾多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評價排名、單一金融產品(包括股票)的會診研究評價、各領域的眾籌(創業、房地產、教育培訓、旅游娛樂等),網絡激發了無窮的集結想像,網絡使最大程度地集結靠譜的金融產品、靠譜的各類金融從業人員、靠譜的金融相關研究、靠譜的資金供需方成為可能。以前沒被發現其價值、價值被低估的產品、金融從業人員都可能因此而獲得再發掘再認識,商業機會、贏利空間因此而產生。
 
  金融產品如果能與增長最快的移動支付掛鉤,則或可獲得最快的發展。理論上,任何商業機構都有客戶,都可做第三方支付來看,第三方支付,包括網絡第三方支付將迎來大擴容。目前有近300家歸央行管理的非金融支付機構。傳統單用途預付卡歸商務部管理。據報道2012年預付卡發行規模達2萬億。2013年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交易規模為5.73萬億。無論是網絡支付,還是移動支付,傳統的非第三方支付仍占大頭。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占網絡支付的比例在2013年、2014年上半年分別為57%、36%,2014年上半年,第三方移動支付交易額占移動支付交易額的比例為36%,較2013年全年的12%飛速提高。
 
  內地支付創新空間龐大
 
  與支付方式更發達的國家或地區相比,支付創新在內地仍然有着很大發展空間,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可以各顯神通,拓展各自的支付領域和戰場。
 
  理論上,除了存款、證券公開發行、大型交易所的通道業務需要嚴格的牌照管理外,其他金融業務如貸款、支付、匯兌、金融研究、諮詢評價、私募資產管理、證券私募發行、證券小範圍交易,并沒有嚴格禁止民間資金的介入。內地金融服務的不足,因網絡更加觸發了各領域各人等嘗試非嚴格監管的金融業務的願望,或者,非嚴格監管的金融業務藉網絡新技術而進入又一個競爭格局重塑及行業繁榮的時期。
 
  網絡銷售平台、網絡支付平台、網絡金融子業務平台可以交叉轉化,并無嚴格界限。三種平台的融通轉化由來已久,并非新出現的概念,如零售百貨業就早集預付卡、為客戶賒帳、搭售金融產品三功能於一身。
 
  或誕生另一間阿里金融
 
  傳統公司利用三平台的融通機會或可成為大牛的金融支付、金融產品平台,新興的小網絡公司如P2P、眾籌也可能藉此成為金融業龍頭!當然,已居優勢的傳統金融或新興產業的網絡金融公司在三平台的融通競賽中可能會繼續領先同行。其中,無中生有的新興網絡金融公司的誕生更具傳奇色彩!期待又一個阿里金融的橫空出世!
 
  概言之,不管原來是什麼平台,是銷售平台,還是支付平台、融資平台,都是圍繞如何優化既有平台,并利用已有的平台,延伸其他服務,為客戶創造更多便利來進行創新。未必每個知道優化平台、延伸平台、創建平台的都會成功,優勝劣汰,能者取勝!
 
  特邀作者 楊青麗  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
[责任编辑:刘深]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