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經濟刺激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2014-12-02
来源:北京商報

  2008年的金融海嘯掀翻了全球經濟,彼時不少經濟學家都將這場危機歸罪于美國經濟失衡。時隔六年,種種跡象表明,如今美國已經領跑全球經濟復蘇。然而英國《金融時報》近日評論卻稱,美國、歐元區、日本和英國這些主要高收入經濟體患上了“慢性需求不足綜合征”。在極度激進的貨幣政策、巨額財政赤字或者兩者兼有的刺激之下,美國經濟的復蘇勢頭并不足稱道,更何況尚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的歐元區。一系列“解熱鎮痛”的刺激政策也并非濟世靈藥,而只是一片阿司匹林。

  慢性需求不足綜合征

  前不久,美國財長杰克-盧前往澳大利亞參加了G20峰會。在途經西雅圖發表的一場演說中,他對美國的內需增長充滿自信,“在美國,2012年一季度內需已超過危機前的水平,目前大約比危機前高了6%。日本和英國的內需都比危機前高約2%,”他補充道,“但是歐元區需求尚未恢復至危機前水平,仍比那時低4%以上。”

  顯然,全球經濟復蘇態勢并不平衡。不置可否,高收入經濟體或多或少都患上了“慢性需求不足綜合征”。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貿易經濟系副教授李桂芳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于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較早,需求已相對成熟,相比于新興經濟體而言并不旺盛,很難通過收入增長等手段短時間內刺激需求大幅增長,因而也就表現出所謂的‘慢性需求不足’。”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分析稱,得益于新能源的開發以及智能化技術革命使得美國病情較輕;而日本在財政收入的壓力下上調消費稅、歐元區失業率居高不下也就讓其病情更重一些。

  2008年全球經濟亮起紅燈,大大挫傷了人們對于未來的信心。盡管在此之后各經濟體都鉚足勁兒制定復蘇路線,美聯儲、歐洲央行[微博]、英國央行等均實施了史上最積極的貨幣政策,將利率控制在零附近徘徊。

  但在李桂芳看來,由于拉動經濟復蘇亦要靠需求,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全球經濟走出后危機時代的過程“不會太短”,高收入經濟體或將長期面臨需求疲弱的問題。

  經濟結構調整遲滯

  分析人士認為,實際上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各主要經濟體的需求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持續的。金融危機前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需求主要依賴于私人和公共債務的積累,快速增長的負債消費和信貸所產生的虛假繁榮在金融危機爆發后瞬間化為泡影,這直接導致了需求的急劇下滑。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對信貸都抱著謹慎態度,尤其是日本和歐元區已經難以找到像危機前那么高的由信貸驅動的需求了,因此其經濟復蘇之艱難也可想象。

  桑百川認為,當金融危機演變為西方的經濟危機之后,西方國家主要面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目前看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長期醞釀并沒有帶來大規模的產業化,經濟調整速度較慢,看不到投資、消費的有效增長,也就無法帶動就業,這都扼制了需求的增長。”

  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也表示,歐美國家普遍需求不足的問題確實存在。

  以美國為例,個人消費支出占美國GDP比重接近70%。而當全球經濟尚且無法走出后危機時期的陰影,個人消費明顯受到阻礙,需求匱乏也就可想而知。此外,也有分析指出,收入分配變化、人口老齡化等也加劇了“慢性需求不足”的癥狀。

  緩解癥狀的阿司匹林

  沉疴需猛藥,亂世用重典。面對如今全球經濟“昏迷不醒”的狀況,常規政策已無法救其于水火之中,因此各主要經濟體紛紛出臺非常規政策以期實現經濟復蘇。然而極度激進的貨幣政策雖然讓實際利率遠低于零,但巨額的財政赤字才會讓債務面臨不堪重負的風險。

  如此看來,貨幣和財政政策的刺激真的能夠標本兼治嗎?桑百川表示,擴張性的經濟刺激政策就像一片阿司匹林,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需求低迷的現狀。但他進一步解釋,“倘若想要經濟恢復本來的活力,應著眼于技術革命,帶動相關的產業、企業變革,挖掘新的投資熱點。”

  陳克新也認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當于潤滑劑,增加了流動性,但經濟引擎不能只靠政策刺激。現階段要想解決根本性問題,需要大力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同時增加就業、提高收入,拉動全球經濟需求。

  罕見的疾病的確需要特殊的治療方案,如果不想剛走出危機就又走向下一場危機,各經濟體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