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新常態將決定中國未來30年走向

2015-01-04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作者:許文

  今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河南考察時,首次以"新常態"一詞描述中國當前經濟狀況。隨后的11月,習主席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演講中,又明確了經濟新常態的特征。應該說,當前錯綜復雜的全球經濟局勢和格局,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就國內環境來說,整體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恐將持續一段時間,如何保持一定經濟增長速率,進一步深化改革,為中國經濟下一輪中高速增長找到新的發展動力,如何未雨綢繆,既著眼于大局又盡早防范各類風險隱患,成為宏觀決策的關鍵之一。日前,由《財經》雜志等單位主辦的 2015"預測和戰略"財經年會在北京召開,各路精英各抒己見,探討和謀劃中國的變革與突破。
 
  堅守全局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從經濟增長質量、增長速度和改革三個方面,闡述了新常態下要確定增長質量導向的問題。
 
  劉世錦表示,從經濟增長質量角度來看,最近一兩年,在增長速度回落的同時,結構轉型已經取得了轉折性變化。而轉型期間最容易出問題的幾個因素也在可控范圍:就業,就業盡管存在著結構性的問題,比如說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但總體上看,就業的壓力并不是很大,有些地方還存在招工難的問題;資源環境方面,霧霾天氣壓力很大,但與此同時,節能減排正在取得重要的進展;財政收入保持了一定的增長,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也可以。財政金融風險,在不少方面確實是在增大,但是,全局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我們守住了。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速度方面,應以質量指標來倒推速度指標。他建議設立六個質量指標:就業可實現、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民生可改善、風險可控制、資源環境可持續,和這些指標相對應的速度就是一個好的速度。過去保持高速增長的時候,各方面好像顯得很好,現在速度降下來以后,很多問題就暴露出來了。所以對防控風險必需要高度關注,即使其它指標難看一點,但如果不出大的危機,不出大的風險,我們守住了底線,就是很大的成功。
 
  有關改革問題,劉世錦認為,有一部分改革能夠帶來經濟增量,但更重要的是可改善投資的效率。有一些改革,可能短期之內對增長有一些沖擊,比如這兩年的反腐敗,可能減少了一些需求,但那些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浪費,這種需求沒有就沒有了,問題是要把這部分錢轉化為老百姓的需求,才能帶動更高效率的增長。當然在目前的轉型期間,最好是能夠找到一些既能帶來需求增量又能提高效率的改革。
 
  變局對2015年產生深遠影響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分析認為,世界金融危機后的六年,全球的變局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全球化正在出現新的變局。全球化對世界帶來的一個最重要的風險,就是所有的區域經濟的方案中,絕大部分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實際上是受到了屏蔽。從全球化變局看,發展中國家如何參與到開放之中,是一個挑戰;第二,新科技革命正在形成。他在東部沿海地區調研中看到,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中小企業家說的最多的話是用機器人替代勞動力。因此,世界新科技革命很可能會像熊彼特所說的造成創造性毀滅,對過去的一些經濟結構、經濟趨勢帶來一種不確定性的變化。第三,美國的量化寬松政策退出后,全球正在進入新一輪經濟調整過程中,新興經濟體開始進入到一個長期經濟下行和減稅的通道。
 
  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看到中國也在發生的三個方面的變局:第一,中國最新的宏觀政策在調整,一個表現就是開始降息。中國經濟在全球變局過程中,現在的下行壓力是相當大的。對中國來說,采取各種短期的、中期的、長期的政策來擴大內需,就變成經濟變局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第二,中國領導人在前不久召開的APEC會議上提出全方位互聯互通和建設亞太地區自由貿易區的建議,在這個時期,中國正在開始積極推動走出去,為世界創造需求和投資;第三,在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作出承諾,2030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量將達到峰值。也就是說2030年以后,無論是中國GDP如何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中國的二氧化碳都進入絕對減排的階段。而且中國政府承諾,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間的比例要達到20%。
 
  綜上可以看到全球的變局和中國的變局促成了2014年的拐點,并將對拐點以后的2015年產生深遠的影響。
 
  英美未來將左轉歐洲將右轉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弗里曼經濟學講席教授李稻葵在會上分析,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了六年多,到現在為止,世界出現了幾個新的多元化板塊。
 
  第一個板塊是英國和美國。美國跟英國的經濟,在發達國家的陣容中間恢復是最快的。但必須強調,美國和英國的經濟在失業率下降,增長速度逐步恢復的過程中,還隱含著非常明顯的社會問題,那就是有大量的低端的就業人口,就業質量并不高,還有相當一部分勞動大軍的組成部分,已經長期退出了勞動力市場,這是社會問題。所以,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英國跟美國整體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可能有一個向左轉的過程,將更加強調社會的再分配,將更加強調公平性。
 
  第二個板塊是歐洲大陸。歐洲大陸在過去五、六年中間,在財政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去年4月12號為標志,希臘重新返回國際金融市場,重新發債,有八倍的超額的認購,這表明歐債危機基本上已經結束了。但是,歐洲的問題是貨幣政策仍然十分吃緊。因此不像美國和英國,整個資產價格還沒有得到恢復,拖累了整個金融業的恢復,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對俄羅斯的制裁,使得德國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估計明年歐洲的央行會采取各種措施,實際的或者名義上的,或者是暗中的,放松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支撐歐洲的發展。
 
  第三個板塊是日本。日本從各個方面都看不出經濟恢復的苗頭。財政上仍然是巨額赤字,仍然是高額債務,加稅的空間非常小。外貿上講,地震之后,由于核電站沒有完全恢復,大量的依賴能源進口。最近十幾個月來,日本都保持著外貿逆差,勞動力市場也沒有明顯的改善。結構改革到目前為止沒有開始,日本經濟恐怕將面臨進入第三個失落的十年的困境。
 
  第四個板塊是新興市場國家。新興市場國家是非常多元化的,有的國家已經采取了措施,進行新一輪改革,有的國家還沒有動。
 
  歐洲的情況,整體上講,在新一輪的政治選舉中間,恐怕有一個向右走的過程,跟美國的情況正相反。在這種形勢下,中國的企業,中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們,應該采取非常靈活、非常務實的策略。美國和英國,是我們出口的重要市場,應該抓住英國跟美國經濟恢復的機遇,歐洲資產價格還沒起來,因此,應該是一個走出去投資的重要場所。進入其它新興市場國家,應該采取多元化的策略,根據具體國家不同情況加以施行。
 
  改革本身就變成了一個新常態
 
  財訊傳媒集團董事局主席、《財經》雜志總編輯王波明表示,從環境角度來看,我們看到了一個可能的未來的新常態。十八大以后,特別是三中全會、四中全會對于經濟體制改革,對于依法治國都有新思路,新一屆領導班子給我們帶來了非常不同于過去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一個新的標志,我們稱之為"新常態"。
 
  王波明認為,新常態現在大家主要在談經濟領域,但這個新常態,更多的不是經濟領域的東西,會對全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制方面,社會改革方面,社會管理體制方面,都會給中國帶來一個新常態。
 
  王波明表示,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改革本身就變成了一個新常態。今天來看,推進改革的速度還是有一些不盡如人意,很多社會經濟問題都是一種頑癥,可能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解決的。這種東西,可能經過很長一段時間變成了一個常態。
 
  在環境治理上的常態,改革上的常態,還有社會體制改革,法制領域的改革,這都會變成中國未來的常態。而且這些新常態,將決定著中國未來三十年的走向。(完)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