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五個積極因素

2015-01-04
来源:香港经济导报

   美國90年代驚艷十年給中國的啟示

  作者:溫信祥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普遍的看法是經濟增長速度將放緩、增長質量將提高、經濟結構將改善。政府提出了"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作為經濟增長點新引擎,同時也提出向改革要紅利。許多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長前景,他們指出過去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出口、勞動力等因素難以保持過去的水平,強調消極因素多一些,強調短期困難多一些。實際上,在經濟增長引擎切換的時期,從長期看一些新的積極因素也正在產生。在此根據自己的觀察,并借鑒美國90年代經濟增長故事,提出五個方面的積極因素,相信這些積極因素,足以支撐中國經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長期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需要的增長率,應當是所容忍的下限吧。
 
  從國際經驗看,美國經濟增長引擎的切換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90年代初期,失業率上升、通脹高達6%,經濟陷入"滯漲"。巨額財政赤字導致實際利率高企;企業和居民負債率過高;儲貸危機的壞賬問題也使得美國金融體系受到了重創。當時,幾乎沒有人能夠提前預料到美國20世紀90年代的經濟增長,能夠如此令人驚艷。(具體可以參閱現任美聯儲主席耶倫和布林德(《當音樂停止后》的作者)合著的《令人驚艷的十年》。)
 
  事后,許多經濟學家進行了研究分析,試圖還原美國90年代奇跡的面貌。耶倫的著作就是其中成果之一,重點在總結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做對了哪些。第一條經驗就是:緊縮的政府預算加上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壓低實際利率,創造一個刺激投資的宏觀經濟環境。這一條經驗是希望增加民間投資以刺激增長。通常認為緊縮的財政政策不利于經濟增長。
 
  1992年克林頓依靠經濟牌擊敗海灣戰爭的老布什總統后,推出大幅度減少預算赤字的計劃。當時主要考慮到預算赤字的"擠出效應":巨額預算赤字導致實際利率高企,從而損害民間投資。其次考慮到財政赤字如果不能得到很快控制,可能引發金融危機、金融穩定。
 
  克林頓很幸運。1993年在克林頓提出的預算案通過后,30年期債券收益率從1992年大選日到1993年10月一路下跌超過160個基點。克林頓的削減赤字增加稅收的法案最初震驚了市場,但是后來獲得市場的理解和支持,改變了市場預期,一反凱恩斯主義理論,通過緊縮的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增長(在合理的貨幣政策配合下)。
 
  美國90年代經濟增長有不少經驗值得中國借鑒的。
 
  一是嚴格政府債務管理有利于壓低長期利率。
 
  財政和金融息息相關。當前中國財政總體穩健,中央財政穩健,但是前幾年地方政府財務約束不嚴,特別是預算外收支膨脹,通過各種形式的融資平臺融資,給財政穩健和金融安全帶來了隱患。根據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中國地方債務的規模已十分龐大,大量地方債務不僅使得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資金的使用效率也不高。在貨幣信貸總量寬松的情況下,社會融資成本居高不下,一個重要原因前期項目再融資擠占了當期融資資源。金融業和實體經濟比例失衡是由于實體經濟中存在大批的"僵尸企業",存在房地產和政府融資平臺等吸收流動性"黑洞"。政府債務的限制將減少對其長期資金的需求,有利于長期利率降低,有利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使得貨幣政策效果得到了更好的發揮。2013年底審計署公布了對政府性債務的審計報告,鎖定了各地方政府債務存量,為下一步債務考核奠定了基礎。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即是財政問題。三中全會的《決定》對財政體制給予空前的重視,提出編制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和財務報告,進一步確立地方政府作為金融市場參與者主體地位(同時政府還是監管者;正如政府即是商品和服務市場參與者,也是監管者)和邊界。如果不建立預算硬約束機制,沒有可持續的融資、再融資機制,債務風險難以緩釋,發展融資難以持續,地方發展也難以保障。解決之道,除了遵循常規的增收節支,厲行節約之外,還應著眼于劃分中央和地方的財權和事權;引入民營資本和外資等。化解地方債務風險,建立嚴謹的地方政府債務制度,有利于將貨幣政策動力更好轉化為實體經濟增長的動力。
 
  二是"互聯網新業態"將提高勞動生產率。
 
  "新經濟"理論認為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改變了美國企業,使其生產率加速提高。1996年-1999年,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2.5%,幾乎比1991年-1995年平均增長率高出1個百分點;更重要的是生產率加速提高,在1999年年增長率達到4.1%。計算機產業的生產率顯著提高對整體經濟生產率的提高有直接和主要的貢獻。此外,計算機和軟件價格的下降導致整個經濟對于計算機的投資和使用增加,即所謂的"資本深化"。(奧利勒等估計這使得生產率的增長率提高了0.5%)。信息技術的進步和計算機使用的普及顯著提高了美國整體經濟的全要素生產率。
 
  新經濟對美國來說也許不算新了,但是對中國來講還是方興未艾,這是國際產業鏈決定的,也是不同發展階段決定的。麥肯錫預計2013-2025年,互聯網將幫助中國提升GDP增長率0.3-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互聯網將有可能在中國GDP增長總量中貢獻7%-22%。從中國看,2000年以來信息化加速,互聯網在改變各行各業。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業態將不斷提高中國的生產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新經濟產業正迅速崛起,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不斷上升,涌現出華為、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優秀的互聯網公司。
 
  從2008年到2013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500萬元以上投資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從3527.8億元上升到10828億元,增長了207%,同期固定資產投資額僅增長了145%,占GDP比重從1.12%上升到1.90%,增加了0.78個百分點(數據來源:電子信息產業統計公報)。2013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4萬億元,占同期全球IT支出比重達50%以上,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發揮的作用不斷提升。
 
  正如馬云所言,過去十年電商的超常規發展正是由于傳統商業做的太差了!要重視現在所謂的消費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的積極作用是可以篩選、發現好的產品,可以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讓大家愿意采用新技術、投資新技術。消費互聯網在重塑商業模式,使得真正好企業有機會脫穎而出。這幾年中國的服務質量明顯改善與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分不開。
 
  美國知名的"新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技術革命將使得邊際成本接近零,即生產額外新單位的成本為零,他稱之為"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正在不斷進化成新的多功能的超級網絡,比如變成一個超級物聯網、能源互聯網、交通互聯網"三網合一",網絡上不僅僅是信息流動、還有能量流動、物的流動。
 
  以騰訊和阿里巴巴等代表的共享經濟模式和傳統的"交換經濟"模式并行、融合,最終創造出經濟可持續發展模式。1800年前后開始的工業革命使得歐洲人均收入大幅度上升,以至于歷史學家格里高利o克拉克(Gregory Clark)說:人類歷史中其實只發生了一件事,即1800年前后開始的工業革命。只有工業革命之前的世界和工業革命之后的世界之分,人類其他的歷史細節有意思,但不關鍵"。從互聯網生活到互聯網生產,從自動化生產到智能化生產,期待以互聯網大數據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能大大提高中國的人均收入。
 
  淘寶、京東、點評網等消費互聯網發展將提高貿易流通效率,從而間接提高生產效率。許多人指出,和美國硅谷比較,中國的互聯網創新集中于業務模式方面,鮮有真正的硬件方面的進步,但是消費互聯網在中國釋放紅利推進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中國目前的貿易流通體系效率有待提高。在中國工廠生產的產品(比如襯衫),在美國紐約售價比中國國內還低。全球趨于產能過剩的汽車,有的車型中國的售價高達國外價格的2.5-3倍(其中不到0.5是關稅因素)。這些產品制造成本是一樣的,但是在國內價格遠高于國際價格,考慮到中國人均收入水平只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左右,這兩個極端例子充分說明了流通貿易系統的低效率和不合理。貿易流通系統的落后給企業經營帶來高成本和不確定性,大大提高企業經營失敗風險。從汽車業的例子可以看出,打破壟斷利益十分困難,需要國家頂層推動。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如果能促進國內外價格合理均衡,并將其作為改革成功與否的一個定量考核目標,那么實驗區改革目標將更加具體明確,對提高中國經濟運行效率,改善企業運行和消費者福利都有重大意義。
 
  三是資本深化(capital deepening)也是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
 
  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人均使用資本的上升所形成的資本深化效應,也能夠帶來勞動生產率的上升。緊縮的財政預算和寬松貨幣政策組合,使得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高科技設備和軟件投資蓬勃發展。
 
  就中國而言,在過去幾年間,中國經濟主要受投資驅動,隨著大量的基建投資落成并投入使用,其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效果也將逐漸顯現出來。比如我們前十年修建的高鐵、高速公路、通信線路以及城市基礎設施等將為未來增長奠定更高基礎。事實上,在人均資本存量方面,中國僅只有美國的13%(數據來自網絡報道),根據世界銀行的報告,中國勞動生產率不到OECD國家的一半,也不如拉美國家水平,結合資本深化效應,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空間還十分廣闊。
 
  關于產能過剩。舉三個例子,說明產能過剩也許不像第一眼看上去那么壞。產能問題大家很擔心,重復投資、不良資產等,我也很擔心。但是從長期而非當期看,從全球而非局部看,也許問題會輕一些。4年前我在西班牙買了一雙中幫皮鞋,很保暖。買回來后穿了一次就束之高閣了。今年腳怕冷,我找出來穿上,又利用起來了,"不過剩"了。關于產能過剩還有2個例子。這兩個例子可以說明新需求將迅速改變產能過剩現象。第一個例子是蘋果公司喬布斯1997年回歸蘋果后,陽極電鍍鋁板開始被用在了iMac和iPod Nano上,這種材料是將鋁進行酸浴和電鍍,使其表面氧化。喬布斯在得知這種材料的產量達不到他們的需要后,就在中國興建了一家工廠進行生產。第二個例子是喬布斯設計iphone時用"金剛玻璃"作為iPhone觸摸屏幕。康寧公司在20世紀60年代就研發出這種玻璃,非常結實,但當時找不到市場,于是就停產了。喬布斯要求康寧公司在6個月內生產盡可能多的金剛玻璃。康寧公司一家工廠一夜之間改頭換面,開始全面生產金剛玻璃。
 
  關于增加投資,舉兩個例子說明有效益的投資還有空間。
 
  第一個例子關于基建。目前,多數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建成,有收益的投資空間越來越少。但是對比日本等發達國家,中國城市在地下、墻內、屋內的投資空間還很大。東京的地下空間拓展連通,屋內設施可抗八級地震。在垃圾處理方面,日本已經有新技術可將廢水和廚余垃圾自動吸走。在這些方面,中國還有很大的投資空間。地面建完了,地下還有空間,樓蓋起來了,屋里還有空間。老話說:最難的留到最后了。最后可不是最不重要的。現在我們完成了基本的高速公路、高鐵、城市交通建設,但是城市地下互聯互通、建筑物內部管線布局、建筑質量等還大有投資空間和需求。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在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為只有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才能緩解城市空間發展的突出矛盾與問題。日本的地下街也十分發達,在26個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處,日進出地下街的人數達到1200萬人次,占國民總數的九分之一。在地下高速道路、停車場、共同溝排洪與蓄水的地下河川、地下熱電站、蓄水的融雪槽和防災設施等市政設施方面,日本充分發揮了地下空間的作用。此外,中國在城市治污和環保方面,采用新技術的空間很大。
 
  第二個例子關于民生投資。公眾對生活質量的需求日益提高,相應的會釋放出大量改善居住環境、中高端消費品以及服務業的需求。現在到發達國家,中國人想找到一樣國內沒有的東西比較困難。在國外工作時,國內朋友來訪問買點什么?我的建議是買點日常用品。為什么?質量和設計不同,價格不貴。許多小產品,我覺得如果按照發達國家價格在北京銷售,會火起來的。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們的日常用品質量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相應的投資也是有市場有回報的。
 
  四是改革的紅利。
 
  改革紅利存在的證據,就是目前還存在許多不合理的制度安排。未來改革紅利的重點,在于釋放混合所有制。中國未來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推進,通過建立混合所有制,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等方式,為管理層和職工安排合理的激勵機制,能夠提高國有企業的生產效率,釋放大量的制度紅利。
 
  這個也是發達國家沒有的。第一,可以賣掉一些股權,獲得一些資產,以緩解政府債務問題。第二,更重要的是發揮混合所有制的激勵作用。發揮人的積極性,在把人口紅利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方面可以起到很大作用。比如福建寧德地區部分區縣農信社改革因為采用了混合所有制,管理層持有股權,公司治理大為改善,農信社獲得了很好的發展。通過改革讓制度得以調整,使得經濟制度、社會制度能夠更好的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態,從而推動著經濟的前進。
 
  五是新人口紅利。
 
  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拐點,日本有"半邊天"(高素質婦女),中國有"體制內"(在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吃皇糧的")。人才配置的變化將促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化。隨著市場化改革推進,一些體制內優秀的人才會釋放到市場,優化了勞動人口的配置結構,人盡其才,形成新的人口紅利。例如巨人集團的史玉柱最早在安徽省統計局,馬云在創業前是杭州電子工學院的英語教師。最近國內公務員考試降溫,公務員離職下海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好跡象,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市場經濟,必將改變體制內和體制外的人力資源分布,有利于釋放活力。
 
      (作者溫信祥为央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郭美红]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