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貨幣戰爭不等于競爭性貶值

2015-01-27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歐洲央行1月22日宣布擴大資產購買規模、推出歐洲版量化寬松之后,丹麥等多個國家的央行宣布降息。而在此之前不久,瑞士央行降息,英國貨幣政策委員會原本支持加息的兩位委員放棄加息主張。還有分析師預計,日本央行可能在3月宣布加大寬松力度,美聯儲6月加息的計劃可能面臨挑戰。全球接二連三的貨幣政策變動,讓人們聞到了貨幣戰爭的氣息。高盛總裁科恩就指出,我們正處于貨幣戰爭中。

  在人們的一般印象中,貨幣戰爭就是競爭性貶值。一國通過使本幣貶值,可以擴大出口、減少進口,從而拉動經濟增長。科恩就說了,現在流行的觀點是,刺激經濟增長最簡單的方法是讓貨幣貶值。通過貨幣貶值刺激經濟的行為,在經濟學教科書上被稱為“以鄰為壑”,因為這種經濟增長是以其他國家凈出口減少、經濟減速為代價的。因此,一國通過本幣貶值刺激經濟,會導致其他國家也使自己的貨幣貶值,引發競爭性貶值,形成貨幣戰爭的局面。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松后,多個央行減息以緩解本幣升值壓力,似乎也說明,當前的貨幣戰爭也將是一輪競爭性貶值。基于這樣的認識,國內有人提出,人民幣也應該適度貶值,那樣出口增長率會高一點,經濟下行壓力能得到緩解。

  本幣貶值的確可能促進出口增長,但是,現在外貿實際上已經不是一個經濟體主要的外部經濟利益了。外債變動、資本流動、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對外部經濟利益的影響可能遠遠大于外貿。因此,在貨幣戰爭中,需要爭奪的往往不是通過外貿獲利,外債、資本流動、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是更需要關注的方面。我們不能還抱著傳統的觀點,將貨幣戰爭等同于外貿的爭奪,等同于競爭性貶值。

  歐洲央行推出量化寬松,很可能會引起歐元貶值,但這未必就是歐洲央行的本意。通過本幣貶值促進出口以刺激經濟這樣的邏輯,在歐元區可能并不成立。歐洲央行量化寬松的目的之一,是它自己表述的:防止通縮,將通貨膨脹率提高到2%以下。另一個目的,則與希臘大選相關。希臘人厭倦了緊縮,主張改變緊縮政策的左翼聯盟頗受支持(1月26日,左翼聯盟最終贏得了希臘大選)。而德國則力主緊縮,推行結構改革。歐元區邊緣國家與核心國家之間的這種分歧,可能導致歐元區的分裂。在這種情況下,德國退后一步,同意了量化寬松。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債權國與債務國之間的妥協。這是歐元區國家之間的貨幣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債務問題的分量比外貿問題更重。

  如果歐元貶值,會導致全球資本流動發生變化,還可能導致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改變,這些方面的變動,將比外貿的變動更深刻地影響全球利益格局。因此,我們對歐元區量化寬松引起的貨幣戰爭,應該進行更全面、準確地衡量,而不能倉促地投入到競爭性貶值中。人民幣貶值可能不利于外債的還本付息,也可能不利于大宗商品的進口。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