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經濟確實不是世界第一

2015-01-27
来源:新浪財經

  導讀:MarketWatch專欄作家斯蒂芬(CRAIG STEPHEN)撰文強調,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期的表態是個非常及時的警告,中國2008年之后的所謂經濟增長數字,所體現的很可能并不是真實的增長,而是物價的飆升,而這背后便隱藏了更大的風險。

  以下即斯蒂芬的評論文章全文:

  在1998年以來首次未能達到增長目標的一幕成為現實時,中國領導人很快擺出了一個勇敢的姿態。在達沃斯,李克強總理安撫著其他國家的領導人,要他們不必為中國經濟擔心,但是在國內,國家統計機構的負責人卻說,中國現在還不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正式統計數字很可能低估了中國的物價水平,而高估了國內生產總值。他解釋說,這就意味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微博]按照平價購買力,將中國經濟排名到美國前面的做法很可能存在著計算層面的錯誤。

  可是,如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真的因為對價格估計不足而錯判了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情況,那么,到底是哪里出錯了呢?

  根據當地的價格水平對國內生產總值數字進行調整,這就是平價購買力計算的要義,看上去確實是非常合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計算,中國經濟目前的規模為17萬6000億美元,略略領先于美國的17萬4000億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理由是,因為中國國內的貨幣購買力更強,因此他們將國內生產總值在10萬3000億美元的基礎上進行了上調。

  可是現在,認為中國國內貨幣購買力更強的判斷已經變得非常可疑了。事實上,正如馬建堂所指出的,不僅僅是價格問題被低估了,而是在許多情況下,中國的價格都已經高于世界其他地方了。這樣的結論可不是基于推測或者偶發現象,而是基于我們最熟悉的情景——大量的中國消費者現在都選擇到海外去購物。

  如果只看中國近期的消費者價格指數,你幾乎找不到一絲通貨膨脹問題存在的影子,這一指數的上漲速度2011年曾經達到過5.4%,但是之后至今都一直徘徊在2%到3%附近。

  可是,真正在中國生活,或者旅行過的人都會明顯感覺到物價這些年的上漲。在房地產價格飛漲,工資增長速度達到兩位數,以及信貸的急劇擴張之后,如果物價能夠保持穩定,那倒是件怪事了。比如,中國將于今年底結束的第十二個五年計劃就規定,最低工資的增長年速度必須超過13%。

  在香港,到中國大陸去旅行,享受那里低價格的好日子早就結束了。相反,倒是從大陸來香港旅游和購物的人流迅速擴張。去年,總計有4720萬大陸觀光客來到香港,他們所購買的不僅僅只有免稅的奢侈品,也有大量的日用品。日本也感受到了中國購物觀光客的潮流沖擊,2014年內,來自中國的游客猛增了83%。

  中國游客現在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消費群體,據中國國家旅游局估算,他們去年花掉了大約1550億美元。從這里,我們或許能夠找到一個新的觀察角度,去解釋中國國內消費數字的疲軟,因為消費的擴張很大一部分都轉移到了海外。

  豬肉也可以提供另外一個中國物價上漲的證據,這種許多中國人須臾不可缺少的食品,價格以前是低于美國,而現在則是高于美國了。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企業要收購全球最大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Foods,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中國政府對于高價格顯然已經非常關注,他們最近一直在指責外國醫藥和汽車企業,說后者以高于海外的價格向中國市場銷售其產品。

  中國有十億以上的人口,理論上說來,這就給予了他們巨大的潛力,成就最大的市場,以最高的效率去壓低價格。可是,要真正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對監管面做出改革,鼓勵競爭,鼓勵提高效率。

  官方是否想要去改革,讓以前一直受到保護的國有企業面對更多的競爭?至少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這樣的意愿。評級機構惠譽最近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當中指出,中國其實目前正處在一場賽跑當中,即改革與系統性風險爆發的賽跑。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非常直觀的結論,即,如果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數字是被價格影響估計不足扭曲了,人為推高了,那么,一旦房地產和投資泡沫進入解套階段,風險就要超過我們之前的預期。

  宏觀角度說來,中國需要放棄他們對國內生產總值的偏執迷戀,而應該著眼于增長的品質。或許,我們已經看到了一個開端,上海市政府在年度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已經率先放棄了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