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林鉉:代工業寒流的警示

2015-01-27
来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有多家手機和電子代工企業宣布倒閉,其中不乏業界巨頭,比如勝華科技、聯建科技等。這警示中國處于產業鏈下游的制造業風險正在爆發。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的東西大多數是為外企代工,而非向海外出口中國商品。這得益于中國數量龐大的廉價勞動力,讓中國制造行銷全球。代工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中國在紡織電子等領域曾擁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隨著中國人工成本增加以及技術更新頻率加快,中國代工業遭到沖擊。自去年開始,大量制鞋廠倒閉或搬遷,而手機、電子等領域也出現代工企業關門潮。

  中國人熱衷于代工,就像華人熱衷于開餐館或商店一樣的思維,即求穩,賺取辛苦錢。一般代工廠依靠一個大單就可以存活,盡管利潤壓得很低,但只要有數量規模優勢就可以做。但是,這種利潤細水長流模式需要有一個前提,即生產成本穩定以及產品生命周期長,當然市場需求也不能有大幅的波動。

  過去幾年,中國工人工資出現連續的大幅上漲,讓生產成本不再穩定,本來利潤就很低,夾在中間的代工廠根本沒有議價能力,只能倒閉關門。而在智能手機領域,技術更換太頻繁,本來傳統手機的沒落已經讓很多代工廠倒閉,而在智能手機時代,淘汰的就更快,就像勝華科技,原本為蘋果生產屏幕,但未能緊跟科技潮流,錯失in-cell技術導致被蘋果拋棄。

  這種成本與技術的雙重震蕩,讓過去十幾年依附于海外訂單的代工廠陷入巨大的風險期。這對于國內只求穩定而無上進心的企業而言,必定會被洗牌出局。問題是,中國絕大部分代工企業都是這樣的類型,這意味著倒閉潮才剛剛開始。

  由于中國人工成本提升的趨勢明顯,以紡織等為主的傳統制造業不得不外遷,代工廠倒閉。但是在手機電子等領域,技術的競爭力是主要因素而非人工。中國企業完全可以通過提高創新能力而生存下去,但是,目前的現狀是他們大部分技術落后、產品同質化、創新能力不足。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競爭激烈,代工企業的利潤非常薄,很難積累起雄厚資本投入研發。除非他們在效率與品質基礎上有巨大的規模優勢,就像富士康那樣。否則,一個產品或零部件生命周期結束,也成了自己的死期。而日韓企業,則在擁有技術優勢的前提下不斷研究下一代產品,早已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因此,代工業洗牌的最好結局是培育出更大規模的企業,通過競爭力與規模提高議價能力,并有能力投入更多的研發成本。但是,目前來看,這種可能性還比較低,因為如果市場起來的話,還會有更多資金參與進來,永遠是一些中小企業激烈競爭,相互殘殺。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