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05

莫讓谷氣勝元氣

2015-02-09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吃得太多的情況一種是絕對過多。即餐餐飽食,入大於出,供需嚴重失衡,而且這種情況十分普遍。正確方法是:有胃口才吃,吃得才香,才長氣血、益氣力。唐代大醫王燾直言「能善養性者,皆先候空腹,積飢乃食」,大文豪蘇軾也說:「已飢方食,未飽先止」。常言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正在發育階段的小兒尚且要稍帶三分飢餓才能茁壯成長,那麼消化能力日見下降、所需能量日趨不多的中老年人更要做到「寧少勿多,寧飢勿飽」,七八分、五成六即可。道理很簡單,所吃的食物尤其是肉食需要脾胃去消化它。《管子》說「飲食節,則身利而壽命益;飲食不節,則形累而壽命殞」。如果超出它的消化能力,即會「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后世稱之為「谷氣不勝元氣」,恰如宋代朱佐所說的「谷氣勝過元氣,其人肥胖而短壽;元氣勝谷氣,其人瘦而壽長。養生之術,常使谷氣少,則病不至矣」。明代龍遵敘在《飲食坤言》提到「多食之人有五苦,一是大便數,二是小便多,三是擾睡眠,四是身重不堪修業,五是多患食不消化」。多吃過的是嘴癮,苦的是脾胃,最后買單的是身家性命。現實生活90歲以上的人,多是體瘦人。難怪清代《壽世傳真》說「食氣勝元氣者多肥,故肥甚者多殞」,似乎肥胖與短壽可以打等號。讀明代龔廷賢《壽世保元》說「能節滿意之食,省爽口之味,常不至飽甚者,即頓頓必無傷,物物皆為益。糟粕變化,早晚溲便,按時精化,和凝上下,津液含蓄,神氣安守,榮衛外固,邪毒不能犯,疾病無由作,故聖人立言垂教,為養生之在經也」,真是至理名言。

  相對過多肉食太多

  另一種吃得過多的情況是指總量雖不多,但因為活動量減少,相對而言吃得過量了。如今體力活動越來越少,四體不勤、肩腳不用、夏涼冬暖,能量消耗少之又少,加上年齡增加新陳代謝減弱,進食總量超過人體所需;或者體重在高位運行,沒有一個能量負平衡過程,怎麼「少吃」都是胖敦敦的。要想多吃一點過一把嘴癮,就得多動一點求得出入平衡。所謂「邁開腿、管住嘴」,正是健康人生需要認真踐行的課題,否則可能是「喝開水都會發胖」。肉食(蛋白質)太多也是問題。從飲食平衡角度看,主食、副食不能角色顛倒。在谷肉果菜中,谷食為主食。但肉食多吃的現象十分普遍。《呂氏春秋》說「肥肉厚酒,務以自強,命曰爛腸之食」。「厚味」即肉食油膩之類。《壽世保元》一針見血地指出「養外者,恣口腹之欲,極滋味之美,窮飲食之樂,雖肌體豐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蝕臟腑,精神虛矣,安能保合太和,以臻霞齡」。《內經》中提到「膏梁之變,足生大疔」,與糖尿病并發癥的「糖尿病足」有某種吻合。而所謂的「飽食過多,則結積聚」,則是現代腫瘤病人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