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歐洲負利率有何啟示

2015-03-11
来源:大眾證券報

  自從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競相QE,卻并沒有帶來物價的顯著上升,全球范圍內都出現了CPI不漲而金融資產價格上漲的現象。央行在通縮問題上的轉向,是這幾年全球經濟中最大的變化之一,也將市場推向更加不尋常的領域——負利率。

  丹麥央行開負利率先河,瑞士央行任性。2012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惡化,擁有AAA評級的丹麥則是投資者的避風港,丹麥克朗對歐元持續升值,丹麥出口受到打壓。所以當時丹麥央行大膽推出負利率。瑞士央行在2011年另辟蹊徑,從匯率入手把利率推成了負值。瑞士央行在2011年9月突然宣布歐元兌瑞郎1:1.2的兌換上限,以防止瑞郎過度升值。由于匯率和利率之間存在著平價關系,多家金融機構為了應對在匯率遠期上的套利行為,立刻將瑞郎的Libor利率報價報成了負數,實現了名義的負利率。值得一提的是,任性的永遠是那么任性。今年1月瑞士央行又讓全球的投資者印象深刻了一次。

  歐洲國債企業債現負利率,低增長疊加通縮風險。歐洲央行成為史上首家實施負利率的主要央行,之后歐洲的債券市場已經瘋狂:9個國家的1年期、2年期國債收益率都是負的。不僅多國國債收益率跌入負值區間,連企業債也出現了負收益率,如雀巢Aa2評級的企業債2016年到期的債券收益率只有-0.2%。歐洲CPI心理上早已進入通縮狀態,顯著拉低了整個歐元區的借貸成本。

  買負利率債券聽起來傻,實則至少存在五大催化劑。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可以想到的做法就是將現金從銀行里取出藏在枕頭底下。而對于擁有數以億計的現金機構來說,這是不現實的,而把錢存入金庫貯藏成本又極高,所以只能投資電子記賬的無風險資產,如本幣發行國的國債。具體有五大可能的催化劑,第一,通貨緊縮背景下的避險操作;第二,押注強勢貨幣升值;第三,看好利率進一步下行;第四,央行執行QE的需要;第五,銀行和保險機構減緩存款負利率沖擊。

  負利率之外引發擔憂,過度杠桿和忽視改革。南歐國家的國債,在金融市場上都是用德國的國家信用去背書的。而融資成本不斷下滑,且金融市場表現良好,這已經為政府創造了不好的動因。自滿情緒抬頭,以及這些國家的改革停滯,成為負利率下新的矛盾。今年年初希臘大選黑天鵝的起起伏伏,就是典型的例證。

  對我國央媽的借鑒意義:負利率源自貨幣中性,央行錯過最佳窗口。之所以陷入負利率,我們認為,主要是它們的央行都過度遵循古典經濟學派的貨幣中性理念的傳統,認為首要目標是控制通脹,而不必考慮實際經濟增長。加上原先對經濟復蘇的看法過于樂觀,導致寬松政策遲遲不能推出。而當其接受現實之際,已經不得不咽下負利率的猛藥了。反觀美聯儲,出手果斷,早就通過QE把美國經濟從2008年的危機中拉回到復蘇的軌道,避免了名義負利率的出現,現在更是已經在討論是否要加息了。

  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仍大,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已經不再提“定力”,今年3月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的 “M2增速也可略高一些”的定調,為貨幣政策創造了騰挪空間,未來央媽的貨幣政策寬松節奏,或許也可以從歐美日的經驗教訓中得到一些借鑒。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