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希拉里:是否为美国捍卫者

2015-04-16
来源: 华夏时报

   在是否參加2016年美國總統競選這件事上,希拉里表現得不再像過去那樣鋒芒畢露。雖然在2012年辭去美國國務卿一職后,大多數美國民眾都認為她一定會再回來,但希拉里還是在沉默和遮掩了3年后才宣布了這一決定。

 
  4月12日,美國東部時間下午3點左右,希拉里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支競選廣告。與2008年第一次參加總統競選時將自己精明、自信的女強人形象貫穿于整個廣告片不同的是,在這支時長為2分15秒的廣告中,希拉里將自己的雄心壯志埋藏在了廣告片的最后40秒,隱藏在了普通母親、剛剛畢業正在尋找工作的華裔學生,以及一對期待新生命誕生的黑人夫婦等普通人愿望的背后。
 
  “我將競選總統。”希拉里微笑著說。“我要展開一段旅程,贏得你們的選票;因為這是屬于你們的時刻。我希望你們能與我一起踏上這段旅程。”
 
  7年前,希拉里帶著“開創一個新時代”的高姿態參加總統競選卻最后折翼,此次再次回歸,希拉里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了一個已經準備好為國家和民眾服務的普通人。然而,希拉里畢竟不是普通人,盡管對競選廣告的內容、形式和自己的形象做出了改變,但是想當“美國捍衛者”的表態還是讓外界察覺到了一個強勢領導人的回歸。
 
  一個“美國的捍衛者”究竟對美國民眾,乃至這個世界意味著什么?也許是對舊有秩序的除舊布新,抑或是對新建秩序的固步自封。
 
  女強人的“距離感”
 
  新競選廣告中的希拉里,放棄了她最喜歡的職業裝,丟棄了她曾經最常示人的吹得一絲不亂的發型和大紅色口紅,轉而以一個低調而親和的形象出現在鏡頭中。
 
  為了讓自己從第一次總統競選失敗中學到教訓,在宣布再次參加總統競選前,希拉里更換了自己的形象顧問。她聘請了現在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的前助理克里斯蒂娜·舍克幫助自己打造一個新的競選形象——一個更加溫情、一個更加平易近人的普通女性。而富有力量和攻擊性則被視作是7年前希拉里失敗的“最大因素”。
 
  然而,刻意的改變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幫到希拉里卻仍然存在巨大懸念。因為熟悉或者不熟悉希拉里的人都知道,希拉里具備一種非比尋常的強大氣場。這種強大氣場雖然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但卻是經過了近半個多世紀的漫長培養。
 
  雖然希拉里出生于芝加哥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但是父親在二戰時期的從軍經歷卻讓她從小便生活在一種軍隊式的管理模式之下。在這種模式之下,希拉里不僅遵循著父親的嚴格命令,同時也經歷著一種被其父親稱之為“挫折教育”的錘煉。
 
  “父親經常坐在客廳里的沙發椅上嚴厲地發號施令,詆毀和貶低孩子們的進步,讓孩子們倍感挫折。”美國著名記者卡爾·伯恩斯坦在其撰寫的《希拉里傳》中曾這樣描述希拉里的童年生活。雖然在之后希拉自己出版的自傳中將這種“挫折教育”稱之為“深深的父愛”,但希拉里自己也承認正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之下塑造了她遠勝于同齡人的好勝心。
 
  “我可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只為了達到我所要達到的目標。”希拉里曾多次這樣稱。而在其丈夫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的回憶中,“強大力量和鎮靜態度”正是希拉里留給他的第一印象,甚至因為希拉里的強大氣場,克林頓放棄了主動開口搭訕的機會,直到希拉里率先向他介紹了自己。
 
  在成長過程之中,希拉里既表現得聰明、勤奮和好勝,但也敏感、固執和多疑,這些特質最終被裹挾在一個強大氣場下成為了希拉里無法割裂的一部分。
 
  正是憑借這強大的氣場,希拉里以優異的成績從耶魯大學法學院畢業,成為了全美100位最具影響力的律師,成為了紐約州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聯邦參議員,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公職的第一夫人。然而,成也蕭何敗蕭何,也正是因為強大氣場所帶給希拉里的“距離感”,讓其在首次挑戰成為美國第一位女性總統的征程中沉沙折戟。
 
  希拉里可以改變形象,但是無法改變性格,或是徹底扭轉那些已經在美國民眾心中固化了的認知。根據NBC和《華爾街日報》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民眾對于希拉里的觀感非常的兩極化:48%的人愛她,而46%的人恨她。
 
  因此,相較于轉變形象換取選民的好感而言,希拉里更應該拿出的是能“俘獲”民心的執政理念。
 
  “矛”與“盾”
 
  作為民主黨的候選人,為了“俘獲”民心,希拉里遇到的第一個也是最為糾結的問題就是,如何將自己的執政理念與過去8年來領導美國的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安全隔離——既能展現出一個新總統候選人的新姿態,又不引發民主黨內部的反彈。而這也正是共和黨人攻擊希拉里的“軟肋”。
 
  “如果希拉里當選美國總統,我們只是回到過去,只是又一次經歷奧巴馬三世。”共和黨在其發布的競選廣告中說。
 
  問題是,一旦在甩掉“奧巴馬包袱”的過程中稍有閃失,希拉里將會陷入到另一個自相矛盾的“陷阱”中。
 
  為了獲得大選,希拉里需要贏得由黑人、拉丁裔年輕人、工薪階層以及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等在內的不同選民的支持,而這些人在2008年和2012年的大選中都將其選票投給了奧巴馬。過分與奧巴馬區隔將會讓希拉里丟失這部分選票。但是如果繼承奧巴馬為了取得這部分選民認可所通過的金融監管法案、醫改法案等又會傷及原本與希拉里關系密切的華爾街利益。而那里將為2016年希拉里參加大選提供豐厚的競選資金。
 
  目前,希拉里還并沒有提出屬于自己的經濟政策綱領,但是外界普遍預計她將會通過借鑒克林頓時期的經濟政策,喚起選民對那個美好時代的懷念。希拉里表示她將解決收入不平等問題,幫助中產階級減少賦稅,而在其特別擅長的女性和兒童問題上希拉里也將有所動作。然而,希拉里的這些承諾與奧巴馬目前所推進的并沒有實質上的差別,惟一區別也許在于希拉里這位有著8年白宮“生活經驗”的第一夫人、有著推進兩黨協商合作經歷的參議員,也許更有能力逾越府院之間的隔閡,完成她的既定目標。
 
  在經濟政策無法與奧巴馬完全區隔的同時,作為奧巴馬第一任期時的國務卿,在外交政策上,希拉里似乎也難以厘清與奧巴馬之間的關系。在奧巴馬政府的“重返亞太戰略”、對俄包圍戰略,以及對待伊朗問題的態度上都曾有過希拉里奔波的身影。希拉里的國務卿履歷留給她的,不只是競選時可以向對手炫耀的100萬公里的飛行里程和112個國家的出訪見聞,更是一種對于全球重構的規劃。
 
  在擔任國務卿之初,希拉里在談到“21世紀治國方略”時曾表示,“美國無法解決世界上所有的問題,但如果沒有美國,世界上的問題就不能得到解決。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手中的資源,包括至關重要的全球領導資本,找到可以配置這些資源的最好方式。”而希拉里則將她的這種通過綜合手段,維護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外交策略稱之為美國的“巧實力”。而在運用“巧實力”概念的過程中,她在更多時候卻在一人分飾兩角。
 
  在中東問題上,希拉里曾多次表達過對于以色列的支持,但她也為奧巴馬政府與伊朗核談精心籌劃。在亞太問題上,希拉里一方面擔任起了美國重返亞太戰略的“急先鋒”,另一方面也成為了中美21世紀新型大國關系的倡導者之一。
 
  雖然希拉里曾經因向伊拉克派兵投出的贊成票被劃入了“鷹派”陣營,但是對于一個有著25年政治生涯的人來講,其信仰已經很難用一句話來概括。
 
  如果想取得2016年總統大選的勝利,現實主義者或者理想主義者似乎都不太適合希拉里,憑借著美國總統大選近十幾年——得搖擺州得天下的規律,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形象或許更能幫助希拉里創造歷史。
[责任编辑:邓煜闽]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