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二代”是相對“官二代”、“富二代”而提出來的一個群體。這個群體多數是80年代后出生的城市近郊人。他們繼承了父輩們留下的房產,在城市擴建的時候,由于拆遷補償突然一夜之間暴富,從而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
經歷一夜暴富的神話后,“拆二代”們有的開上了豪車,買下數萬元的名包名表;有的依舊默默干著低薪工作,過著本色生活;還有的則用這筆錢去創業;更有的或賭博輸光或揮霍一空,淪落為社會問題。
1994年出生的劉亞偉,此前是河南省鄭州市花胡莊村民。幾年前,他們的村莊拆遷后,一家人搬到了離老村莊不遠的地方租房住,房租每年2萬多元。劉亞偉說,他們莊上幾乎所有村民,目前都要租房,而安置的房子還沒建好。劉亞偉目前開了一輛30萬元左右的車子,他說自己身邊的“拆二代”沒有開特別豪華的車子,而像他這個年齡的非“拆二代”,多數還在讀大學,或在社會上打工。
劉亞偉的愛人比他還要小一歲,兩人在今年1月份結婚,他的愛人也是一個“拆二代”,在劉亞偉的圈子里,他這個年齡結婚的人不占少數,雙方多是“拆二代”。
公眾喜歡以“仇富”的視角去給這些“拆二代”貼上墮落的標簽。事實上,被“墮落”的“拆二代”僅僅是這個群體中為數不多的角色。記者在河南鄭州拍攝90后“拆二代”時發現,他們多數還在臨時安置房里,拿著較低的薪水,等待著新房建成。圖為2015年4月25日,鄭州,劉亞偉此前生活的村莊,目前已經變成了大工地,若干年后,這里又將變成密集的住宅區。
劉亞偉的家,此前是養魚的,現在莊里還有一些別人家的老魚塘,他說當年莊子被拆遷時,他們全家在魚塘附近搭的棚子里住了很久。
劉亞偉此前居住的村莊已經拆遷完畢,大量建材散落在地上。劉亞偉之前讀小學的地方,目前已經荒廢,他之前的家,就在學校后面,他現在經常回憶起,上小學時,從家里跳墻去上學的情景,這些記憶則伴隨了他整個童年。
劉亞偉身后是正在建設的安置房,他說自家才分了幾套房子,而他的朋友,最多的分到了11套,對他們來說,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自己才失去了土地,多數人以后生活只能靠這些房子。
劉亞偉高中畢業時考上了大學,但他放棄了讀大學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