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為大國崛起儲備國際化人才

2015-05-20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路人甲

  近日,一位美國博主在推特上公布了一份哥倫比亞大學2015屆統計碩士名單,在231名碩士畢業生中,190人是中國學生。網友驚呼,中國學霸承包了哥大統計系——僅是中國王、李、張幾大姓的學生單獨拿出來,在數量上已經完爆其他國家的畢業生。

  名校情結走向國際

  美國有八所常春籐大學。包括內地在內的華人家長們,其中有無數的籐迷。更有熱心的籐爸籐媽,將籐校還細分成幾個層次,大籐: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小籐:布朗、達特茅斯;準籐:哥倫比亞、賓州;偽籐:康乃爾。本屆哥大的統計碩士,中國學生占比達80%以上,足見華人傳統而強大的名校情結已攻陷了美利堅。因此,就像滬港通后總有人擔心港股A股化一樣,也有人擔心,遲早有一天,美英等國名校也要中國化。

  伴隨著出國留學熱高燒不退,各種吐槽也如影隨形,「有一些籐校生,一輩子最大的成就,可能只是上過某籐校。」母親省吃儉用將女兒送到美國讀書,花了100多萬元,女兒回來后,「海龜」變「海帶」;留學花了100萬,回國工作月薪3000元。諸如此類的吐槽也許確有事實的支撐,但是卻是一種微觀層面的個案觀照,也許還是一種情緒化的渲泄,而不符合歷史與現實的宏觀真實,因而更不能契合未來的成長。

  留學大潮攸關國運

  眾所周知,開創中國留學教育先河的是容閎博士,1847年,19歲的容閎經過98天的海上顛簸來到了紐約,后往耶魯留學。并於1872年到1875年率領120名10歲到15歲的幼童到美國留學。按照他設想,中國如果每年都向國外派遣數量可觀的留學生,堅持100年,則現代化建設中對高級人才的需求就可解決,古老的舊中國就可以慢慢變為美國那樣強盛的新中國。雖然容閎不可避免其失敗的悲劇命運,但容氏的設想無疑是遠大而有道理的,它觸及到了中國社會變遷與進步中,帶有核心意義的高端人才的培養問題。而今哥大這份中國風的碩士名單,讓現實告慰歷史,不但實現而且早已超越了容氏的理想,如果容氏在天有靈的話,當含笑於九霄。

  從百年興衰來看,每一波留學大潮,都攸關大國的命運。在洋務運動時留學教育興起后,中國產生過三次留學高潮:第一次出現在20世紀初,以留日為中心;第二次在五四時期,以留美、留法、留蘇為中心;第三次為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在三次留學潮中,作為「弄潮兒」的留學生們不僅通過工商業等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而且還建立中國學術的現代化并帶來了西方思想理念。在辛亥革命和中共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留學生也發揮重要作用。孫中山曾多次講辛亥革命、組織同盟會,靠的是留日的兩萬多中國學生。中共早期領導人也多有留學經歷。

  近年來中國赴美留學人數一直持續增長,美國也成為中國留學生的第一留學目的國。與此同時,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國際留學生中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從2007年的11.6%增長到了2013年28.7%。這一數字的增長與中國學霸基本承包了哥大統計系碩士的案例一樣,昭示了大國崛起對國際化人才的渴求,同時這種「哥大現象」也順應了中國的國際化人才儲備的需要,造就「哥大現象」的華人名校情結,雖屢受吐槽,卻也是實現中國夢的一種客觀助力,這評價,籐爸籐媽們一定很開心。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