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中國股市大漲的最大贏家是政府?

2015-05-20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不執著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股市上漲最大的贏家一直都是政府,原因是其不僅賺到了巨額的賬面利潤,而且還希望股市的上漲能像波浪那樣傳導到整體經濟中去,從而幫助其對債務負擔沉重的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改革。

  應該說,本輪行情蘊藏著中國政府做多的意志,一方面自去年11月起央行又降息來又降準,給了市場一個寬松貨幣政策的預期。另一方面,對新一輪改革的成功充滿期盼,是促使股市走牛的主要原因。滬港通的推出,自貿區的建立,“互聯網+”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帶一路”給中國經濟騰飛裝上了翅膀,房地產市場的相關政策的放松……這些都給投資者透射出改革紅利將要釋放,牛市行情已經到來的信號!

  更讓人直觀的感受到政府推動牛市的還有,中國政府通過新華社的大量社論和評述來進行的。舉例來說,在4月21日,也就是滬市成交量觸及歷史新高的一天以后,《人民日報》宣傳滬指在4月10日突破4000點“只是牛市的開始”,那么中國政府為什么要推動股市走牛呢?

  其一,股市的上漲,能使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持股的上市公司市值大增。據數據提供商WIND Information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掌控下的976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經增長了一倍以上,到4月底為止達到了35.28萬億元人民幣,相比之下一年以前為15.09萬億元人民幣。所以股市上漲有利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財富驟升。

  當然,股市的走牛,還能夠化解國企和央企較高的債務率。有數據顯示,國有企業債務在其資產總額中所占比例已經達到了65%,高于2007年的58%。而當股價的攀升或者IPO后,隨著市值的不斷擴大,那么上市國企和央企的債務率將會得到稀釋。舉例來說,南京華東電子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負債資產比率已經下降至38%,原因是該公司在1月份發售了價值105億元人民幣的股票。相比之下,截至去年底其負債資本比率還高達96%。

  更為關鍵的是,股市走牛之后,一方面,可使國有上市企業市值被迅速擴大,這可使中國政府對其進行合并和重組變得容易得多。因為股價上漲后,上市國企就可以通過出讓股權來變現,通過降低自身的債務率,使自己在估值方面能賣個好價錢。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掌控著許多上市國有企業的股份。所以,股價上漲也有助于地方政府出售上市公司資產來償還自身的到期債務。

  其二,股市走牛,有了賺錢效應,可以促進國內消費啟動,這樣通過啟動消費來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值得借鑒。2008年美國發生金融危機,美國政府通過一系列的QE方式使經濟復蘇的希望落空,只能通過引導股市走慢牛的方式,讓廣大投資者賺到了錢,然后去消費,通過消費需求來拉動美國經濟的復蘇。而中國政府也想如法炮制,現在實體經濟不振,如果股民們都賺了錢,可以通過擴大消費來促進各種需求的回升,這樣可間接的拯救實體經濟。

  其三,股市上漲,可以讓更多的中小企業得以上市融資,一方面解決了銀行對民營企業的惜貸問題,使中國的銀行業(間接融資)避免不良貸款上升的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股市這樣的直接融資渠道可以降息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事實上,中小企業在股市融資的成本是最低的,而拯救中小企業就是拯救中國的實體經濟。

  今年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的證券監管機構已經批準了145項IPO(首次公開招股)交易,遠高于去年同期的48項。另外,還有486家公司正在等待審批。在中國國內股市上,2014年迄今為止企業通過配股交易籌集到的資金總額已經達到了2506.4億元人民幣,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4%。而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推進,將會有更多的中小企業獲準上市。

  應該說,決策層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力促股市走牛這意圖沒有錯,但是卻把股市瘋牛行情撩撥到失去控制的局面,這恐怕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慢牛行情的確既能解決上市企業融資問題,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內需。但是凡事要有度,瘋牛行情不僅難以持久,還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大的麻煩。

  首先,盡管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央行不斷的降準降息,試圖向實體經濟注入更多的流動性。但是大量的游資都跑到股市中去了,于是造就了股市的瘋牛行情。而實體經濟迄今還是沒能走出困境。4月CPI漲幅1.5%不及預期,連續三個月處于“1時代”,PPI同比下降4.6%,連續38個月負增長。顯然,央行的貨幣寬松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此外,很多年青人已經把炒股當創業,而企業家們都把股市當作賺快錢的場所,這就使得“萬眾創新,全民創業”的理念受到挑戰。試想股市本身不產生任何財富,純粹是在搞擊鼓傳花的游戲。很難想象,會發生實體經濟形勢堪憂,而唯獨股市泡沫能夠長期存在下去的可能。

  再者,瘋牛行情不利于化解地方債風險。近期,本應打響今年1萬億地方債發行的第一炮,然而江蘇省的“頭炮”未能如期打響,發債進度受到延遲。而江蘇發債延遲也并非個例,今年多省市發行地方債也受到全面延遲。

  如今很多學者將地方政府發債叫做中國版的QE,因為中央政府允許地方政府發債來度過難關。將短期的、高息的、有違約風險的地方政府債務,替換成低息、長期、有中央政府隱性擔保的地方債券,這基本上就是一個變相版的扭曲操作。但是由于股市行情過于火爆,再加上地方政府開出的利率缺乏吸引力,才使得地方政府在債券市場上發債受阻。這在以前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其三,慢牛行情可以促進消費,而瘋牛行情反而會遏制消費。從表面上看,決策層希望通過股市的繁榮,促進國內的消費增長。不過筆者擔心其效果將會遠沒有想象的那么好。如果股市瘋狂上漲,投資者都為了擴大贏利面,急著借錢抄股,肯定不會把賬面浮盈兌現去購物消費。

  而一旦股市出現深度調速或大跌,券商為了避免損失,馬上會上調融資門坎,屆時廣大投資者的資金全部深套其中,除了埋怨這輪人造瘋牛之外,哪還有錢來完成擴大消費的宿愿呢?所以冀望股指上揚來掩蓋經濟低迷現狀,根本解決不了中國經濟的實質性問題。

  最后,管理層希望股市走出牛市行情,這樣既可以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可以在年底前推進注冊制改革。但是瘋牛行情可能將這個愿望化為泡影。2005年,中國實施股權分置改革后,當時股市也曾迎來一波牛市行情,在股民們瘋狂的追捧下,滬指在2007年10月達到瘋狂的頂峰--站上6000點。但躁動的狂熱注定很難持久,隨后的跳水式“崩盤”。

  如果歷史再次重演,那么資本市場不要說注冊制改革進程會受到影響,恐怕連最起碼的融資功能都會逐步消失。所以只有引導股市走出慢牛行情,才更有利于資本市場的改革推進。

  中國政府希望發動一波牛市行情的初衷是好的,意圖讓政府、股民與企業達到多贏,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穩定增長。怎奈,這波行情由于市場的過度亢奮、杠桿泛濫成災已經走了樣,而目前的這種瘋牛行情注定不可持續。筆者認為,慢牛行情最大受益者是中國政府,但是在瘋牛行情之下,股市大牛大熊快速輪回,這樣市場參與各方均很難有真正的大贏家。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