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上交所與深交所拉開資源爭奪戰的背后

2015-05-20
来源:网易财经

  作者:郭施亮

  近期,有兩則消息值得大家關注。其一是上交所戰略新興產業板的創建將提速,或在不久的未來推出;其二則是深港通呼之欲出,更有機構傳言,其或在一月內由兩地證監會正式宣布。

  不知不覺,中國股市設立已有20余年的歷史。然而,對于上交所與深交所而言,其自設立至今,卻時常處于互相競爭的狀態之下。

  具體來看,上海證券交易所創立于1990年11月26日,而深圳證券交易所則成立于1990年12月1日。顯然,這兩大交易所的成立時間也大概相近。但是,隨著市場的迅猛發展,尤其是進入2000年以后,兩大交易所的競爭卻顯得更為激烈。

  實際上,在很久一段時期內,無論從市場成交量、還是市場融資額,還是投資者的參與熱度,都基本傾向于滬市市場。于是,長期以來,滬強深弱的格局也成為了市場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然而,隨著深交所于2004年以及2009年分別推出了中小板和創業板后,市場多數的IPO資源卻逐漸聚集到深市市場。相反,縱觀過去幾年,滬市市場的融資額度卻稍微遜色。

  與此同時,隨著創業板市場的迅猛崛起,其目前的總市值已經突破4.5萬億大關。期間,在多次的創業板改革中,創業板市場的首發準入門檻卻持續降低。其中,在之前的修訂方案中,創業板首發管理辦法也取消營業收入或者凈利潤持續增長的硬性要求,并允許收入在一定規模以上的企業只需要有一年的盈利記錄即可上市。

  除此以外,在2014年8月1日,證監會新聞發布會公布十條措施提出要完善創業板制度,在創業板建立單獨層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一年后到創業板上市,以滿足部分企業的轉板需求。由此一來,也為更多企業進入創業板市場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本質上看,隨著創業板市場的進一步壯大,深交所較上交所的競爭優勢也將會更加突出。

  顯然,面對深交所的一系列舉動,也確確實實撬動著上交所的強勢地位。于是,滬港通、新興戰略產業板等舉措,也是上交所有力的回擊武器。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的正式“通車”,確實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時隔半年,滬港通無論對兩地市場“互聯互通”體系的強化,還是對兩地市場資金的雙向流動等,都創造了積極性的影響。同時,在滬港通的“通車”影響下,也加快了深港通推進的步伐,為A股納入MSCI創造出更多的籌碼。

  但是,換一種角度分析,上交所有滬港通,深交所將來也會有深港通,兩地交易所均要承擔起日后“互聯互通”的工作。但是從市場板塊來看,上交所卻缺乏了諸如中小板、創業板這類市場。因此,長期下來,無論是新增流動性的補充還是市場融資的需求,上交所卻明顯落后于深交所,這也為當前持續存在的“深強滬弱”現象帶來了擔憂。

  至此,為了與深交所搶占IPO的資源,上交所更可能會推出戰略新興產業板,以此來與深交所比拼。

  談及戰略新興產業板,實則對投資者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在之前幾年的時間內,戰略新興產業板的話題也備受市場的高度關注。

  事實上,新興戰略產業板主要服務于互聯網、節能環保、生物以及新能源等行業,其發行條件、規模條件以及交易機制等或與主板市場有所區別。或許,更多人會把戰略新興產業板比擬創業板,但其實,它與創業板相比,卻具有定位不同、戰略不同等特征。

  整體而言,戰略新興產業板主要定位于規模稍大,且已越過成長期以及相對成熟的戰略新興產業型的企業。

  確實,隨著更多的市場引進,未來將會對A股市場構成一定的影響。不過,筆者認為,上交所與深交所拉開資源爭奪戰的背后,實則進一步提升兩大交易所的競爭意識,促使兩地市場的進一步完善,進而增強A股市場的國際影響力,為未來A股市場登上國際大舞臺、走出世界奠定堅實的基礎。

  但是,就目前而言,A股市場未來的發展之路仍然漫長。面對奮力直追的深交所,上交所要扭轉自身的被動格局確實也要抓緊好時間了。

 

[责任编辑:罗强]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