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八駿
5月13日,民主黨資深成員和曾經的領導成員羅致光,向民主黨中委致公開信,敦促該政治團體就特區政府普選行政長官方案(簡稱政改方案)提出若干修訂,并要求民主黨召開特別會員大會,讓黨員來投票決定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對政改方案的投票取向。民主黨另一位資深成員和曾經的領導成員狄志遠也向民主黨成員致公開信,呼吁「泛民主派」返回理性,基於民意,通過談判突破政改困局。
占中重創反對派
我不同意羅狄二位要求修訂政改方案的具體意見,但是,欣賞他們同反對派主流劃清界線的努力。他們的具體意見不會被民主黨領導層采納,卻是民主黨必定發生其成立以來最嚴重分裂的強烈徵兆。
從特區政府進行政改第二輪諮詢開始,反對派政治團體就對政改諮詢實施抵制。他們頑固堅持「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三軌方案」。若干支持反對派政治團體的組織如「香港2020」,以及一些同反對派政治團體基本立場一致的政治人物和公徏人物,提出若干方案,例如,「香港2020」所提出的「候補人」方案,真實意圖是為反對派堅持的「公民提名」護航。一旦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8月31日決定被打開一個缺口,就會面臨被瓦解的風險。這是香港政治基本矛盾屬性所規定的。因此,政務司司長在宣布政改方案前夕約見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申明政改方案不可能被修訂。公民黨黨魁梁家杰說過一句話:「泛民主派」對政改方案是「袋」也死「不袋」也死。這是反對派普遍心聲,反映他們進退維谷。
轉折點是去年持續79天的「占中」。在「占中」爆發前,甚至在「占中」開始階段,反對派信心爆棚,以為公民提名、政黨提名、三軌方案至少一個會在「占中」掩護下取得成功。他們及其后臺老闆沒有料到中央巋然不動。
5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黃偉豪在《明報》「觀點」版發表《民主告急》,承認:「『雨傘運動』似乎成為了香港民意的分水嶺,成功地把原先七成的民意瓜分成兩部分。這不單是大大削弱了向特區政府及中央爭取民主的民意壓力,這兩股分裂或被分化出來的勢力,更加可以是互相對抗,形成了極之嚴重的內耗。」黃偉豪感嘆:「民意分化的情況,在『雨傘運動』之后,不止沒有改善的跡象,更向其他相關議題擴散,及發展成實體世界里的行為和對立。例如,在『雨傘運動』后出現了多間大學的學生要求退出『學聯』的『退聯』潮,可以預計在討論『六四』悼念活動,在香港本土與中國內地的事務的定位及關系上,又定必再揭起一場激烈的爭論。」
頑固為爭話語權
這是反對派政治團體有史以來所面對的最險峻的困局。一部分所謂「溫和民主派」力圖擺脫困局,但是,反對派主流在其領導層約束下只能堅守偏激。因為,一旦他們在觀點上有所改變,對待政改方案的態度有所松動,他們就將喪失政治話語權和政治斗爭主動權,就會在今年11月第五屆區議會和明年9月第六屆立法會競選中遭遇重創。
總之,在「占中」行動前,反對派是自以為強大而頑固堅持在政改問題上漫天要價;在「占中」行動之后,反對派是深感危機而色厲內荏。認清反對派真實處境和態度,對於判斷當前政改形勢和展望中長期政治演變至為重要。
有一種觀點:只要支持政改方案的民意不斷上升,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就會動搖,其中某幾位甚至可能「轉浹」。這種說法欠準確。準確的說法是:如果某幾位反對派議員所屬選區(地區或功能界別)的民意壓倒性地支持政改方案,那s,其中有人可能「轉浹」。所以,在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前一個月,特區政府和愛國愛港陣營應將民意戰「精確化」,「定向」、「定位」於若干目標地區和功能界別。
無論政改方案是否通過,反對派主要政治團體必定分裂;反對派將尋找新指導思想和確立新政治路線。只要香港政治基本矛盾繼續存在,反對派陣營也就會繼續存在,但是,其領導層和組成將會發生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