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創造力要從娃娃抓起

2015-06-01
来源:香港商報

  中國要保證持續發展,就一定要有進步。進步來自變革,變革須由突破力帶來,而正向的變革則需要創新的力量。中國上下正期待著這股力量,從官方倡導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到民間的創客一族,東方古國對突破創新如飢似渴。

  要指出的是,創新、創意、創造,以及創業,并非一蹴而就,所有這些開創性的實現都需要積累、培育和執著。創造力的培養更需要從娃娃抓起。

  創造力不足難成大器

  前所未有的鼓勵創新的大環境,帶給國人無限希望。然而,更多人的真實感受卻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機會很大,創意好少,發明創新更是太難。即使是貫以「信息靈通」著稱的媒體從業者,面對網絡的冲擊與機遇,也一時無所適從,所謂的媒體轉型,成功者幾何?以知識密集、人才洼地自詡的高等學府里,竟也會發生因創意不足「借鑒」洋創意的糗事,近日飽受質疑的復旦宣傳視頻事件即是明證。

  為什麼面對機遇會有這麼強烈的無力感?源於創造力缺乏。創造力本是人類幾乎與生俱有的能力,尤其是有東方猶太人之稱的中國人,千百年來,這些尊重知識的人群創造力一直傲視同儕。可以說,在工業化時代以前,中國人憑藉卓絕的創造力,創造出燦爛的人類文明,伴隨而來的國力之強之富,縱觀世界歷史,難有出其右者。

  同樣的歷史事實是,在英國的工業革命以后,中國的創造力黯然數百年。根本的原因,在筆者看來,蓋因近現代教育的茫然。

  教育的這種茫然與迷失,根本在於對文化的不自信。不堪回首的中國近代史,飽受領先的工業強國所凌辱,容易進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誤區。直到如今,這種缺乏文化自信的教育,加之行政化的放大效應,成為急功近利、不東不西的教育: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中學教育大學化,大學教育幼兒化。

  教育不循規律何來創造力

  不按規律辦事,只會得到教育官員們想要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尽管近些年接受高等教育人口比率大幅提升,但真正意義上的成才率卻并不高,「發達」的現代教育仍無法回答錢學深之問。深諳此理的國內教育家和主管教育的官員們,有條件的大都會把自家孩子送到歐美深造。這種功利的教育自欺欺人事小,扼殺孩子的創造力、貽誤國家創新發展的戰略就是事大了。

  此外,在國力羸弱之時采取精英教育是權宜之計,當國力上升,就應該推行與之相適應的國民教育。在日本,他們正是通過均衡的教育資源配置,將優秀的師資投入到中小學,政府甚至非常重視幼兒的學前教育,這樣才讓他們擁有大量的優質產業工人,也就不難理解日本人生產的馬桶蓋會受到如此多的中國人的青睞了。

  另一個小國,飽受戰爭滋擾的以色列,正是他們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的成功教育,讓他們的創新型科技人才獨步全球,他們所掌握的「核心技術」,令美國這樣的國家也要與他們深度合作,甚至在軍事科技領域。

  要成「人上人」,中國的孩子為上「名校」而秉燭夜讀,將知識強裝「硬盤」的時候,日本的孩子正在雪地里疾行,以色列的孩子正在通過爭辯獲得新知。不得不說,中國的教育投入正在不斷增加,但離國家創新型戰略需求還有距離,這是挑戰也是機遇。尽快摒弃急功近利的思維吧,將創新力的培養作為教育核心,不僅教育在校園,還要讓更多的家庭和全社會重視起來,從娃娃抓起。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