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歐陽曉紅:最后一公里有多遠?

2015-06-23
来源:經濟觀察報

  也許忽然有一天,你發現可以自由進行境外投資了。這一天可能不會太遙遠。中國的資本賬戶開放正在沖刺最后一公里。

  在中國資本項目開放前夜,“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管理指引、QDII2、《外匯管理條例》修改”等事宜,將逐一落地。

  而人民幣國際化提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評估人民幣加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以及國際金融形勢復雜多變、中國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條例修訂中增加對于國際收支出現重大波動或者國內金融市場出現重大波動時的臨時管控條款”,或被業界視為中國管控資本大進大出的“閘閥”。

  不過,中國未必會宣布資本項目可兌換,該項改革按照既定流程,正循序漸進。

  那么,眼下的中國資本流向如何?據6月18日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統計數據顯示,5月銀行結售匯順差78億元人民幣(等值13億美元)。按照外管局的說法,這昭示“外匯形勢趨均衡”。

  翌日,央行公布數據:5月金融機構外匯占款322億元,連續第二個月正增長,亦印證跨境資金改善趨勢。

  但邏輯上,單月數據難以代表瞬息萬變的跨境資本之流向。即便如此,外管局仍希望借合理合法渠道,為個人境外投資開辟通道。

  個人境外投資“上路”

  “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外匯管理指引即將下發。”6月17日,外管局綜合司司長王允貴在該局2015年度第二季度的政策新聞發布會上透露。

  他解釋,經國務院批準,內地與香港兩地基金互認將于7月1日正式實施。在此框架下,內地投資者可以在境內購買香港的公募基金,內地的公募基金也可在香港市場出售;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初期投資額度是資金進出各等值3000億元人民幣。目前,關于兩地基金互認外匯管理操作指引已制訂完畢,即將下發。

  事實上,通過兩地基金互認,資本和金融項目交易中“資本和貨幣市場工具-集體投資類證券”下所包含的“居民在境外出售或發行”以及“非居民在境內出售或發行”兩個子項將不再受到嚴格限制,從而使中國不可兌換的資本項目減少2項,資本項目可兌換水平進一步提高。

  “這項政策開辟了兩地投資者證券市場投資新通道,是集體投資類證券投資開放的第一步。”王允貴說。

  集體投資類證券投資邁開了第一步,個人境外證券投資可能也不會太遠。中國正在加速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因為就差15%的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中國的40項資本項目交易中,有34項達到部分可兌換及以上水平,占比85%。

  6月11日,中國央行發布《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指出,將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改革,包括考慮推出QDII2(合格境內個人投資者)境外投資試點,同時完善“滬港通”和推出“深港通”,允許非居民在境內發行除衍生品外的金融產品。

  在王允貴看來,無論是QDII制度還是QFII制度,或者QDII2,都是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在統一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中的重要戰略部署。

  “外管局將配合各個部門大力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相關工作,強化對各類主體的服務,同時也強化監管。我們也希望通過一個合理合法的渠道,為個人境外投資開辟通道。”王允貴說。

  至于市場傳聞“深港通可能會延遲提出,原因是外管局和中國證監會還沒有就跨境投資配額達成一致”,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解釋,外管局并非主要的參與方。但從其了解和掌握的情況,此方面不存在障礙。

  提及不久前“國務院通過廣州、天津和福建自貿區限額可兌換”的政策,郭松解釋,限額可兌換政策和現行的資本項目改革的不同之處在于:放棄按照條線的方式管理,在限額范圍內,可做“直接投資+證券投資”。

  具體如,過去的資本項目管按照條線來管,所謂的條線就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外債這些方式來管,每項政策后面都根據風險的不同確定管理的寬嚴。而限額可兌換——考慮的是采取或者說探索一種新的路徑,即在給定的限額范圍內,外管局不再要求或者區分限額內的資金到底是做什么用,就是不再要求按照條線的那種管理方式進行管理,在限額的范圍內,可以做直接投資,也可以做證券投資等等。

  不過,屆時是否需要宣布資本項目可兌換呢?王允貴解釋,從國際上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國際機構對此并沒有明確的要求。相信中國資本項目可兌換是沿著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推進相關改革。

  《條例》修改四步曲

  不言而喻,基于適應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開放的需要,自2008年8月實施的《外匯管理條例》亦須做出相應修改。咋改呢?

  王允貴透露,目前此項工作正在人民銀行的統一領導下進行。主要思路包括四個方面。

  諸如:進一步簡政放權,把《外匯管理條例》中涉及到資本項目管制的許可、批準等要求進一步取消、簡化或者下放。通過簡政放權,希望給市場主體一個資本項目可兌換的空間。所以會有很大的一部分關于簡政放權的調整內容。

  其次,進一步加強統計監測。可兌換之后,我們的理解是要更加強化對跨境資金流動有關情況的統計和監測,甚至有些交易要進行留痕,所以可兌換之后不等于沒有管理。怎么加強管理呢?很重要一塊就是對跨境資金流動能夠全方位、全鏈條、全時空地進行監測。所以,在《條例》修訂中我們會強化關于國際收支統計申報、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外債統計、結售匯統計等相關方面的統計監測要求。

  再者,創新金融監管理念,借鑒2008年次貸危機后國際金融監管的經驗。次貸危機發生之后,國際上關于危機的監管是要加強宏觀審慎的管理,特別對于系統性金融機構要強化監管。中國在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過程中,也需要借鑒和汲取最新的國際金融監管經驗和做法。所以《條例》修訂中會強化關于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監測的有關條款,會強化外債宏觀審慎的政策條款,會強化對于金融機構展業經營的有關條款。也就是在放開具體審批的同時,建立一個宏觀總量的防控風險的大壩。

  最后,健全危機應對措施,進一步加強國際收支保障條款的修訂和完善。國際收支的順差和逆差都會對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防控外部風險極為重要。“條例修訂中增加對于國際收支出現重大波動或者國內金融市場出現重大波動時的臨時管控條款,這也是符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危機時期的特殊要求,符合國際慣例。”王允貴說。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外管局方面稱,今年4月份和5月份,外匯收支形勢正在向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一季度在結售匯方面出現一定的逆差,但從4月份開始形勢趨好。

  今年1—5月份,跨境資金呈現凈流入的態勢,凈流入約200億美元。銀行的結售匯業務,在4月份之后也開始轉好,前四個月還是銀行凈售匯,但是5月份出現扭轉,5月份銀行結售匯出現了13億美元的凈結匯。“市場正在向更加均衡合理的方向發展。我們樂見市場趨向均衡,更有利于市場主體擺布資金,合理規避匯率風險,也有利于我們在平穩環境下進行外匯管理改革。”王允貴說。

  在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看來,跨境資本流動形勢改善原因有二:美元指數由快速上揚進入盤整期;歐央行量化寬松政策的實施確實推動跨境資金流入新興市場,“預計未來跨境資本流動形勢可能會持續改善,但波動性上升。”

[责任编辑:李曉尚]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