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從容應對股災 化解金融風險

2015-08-25
来源:香港商報
  股市慘遭「黑色金星期一」,亞太股指集體重挫,全球股市大跌。雖然全球股災有種種具體誘因,但根本原因還是國際經濟整體低迷,加上全球範圍貨幣寬鬆政策的負面影響。寬鬆幣政雖延緩經濟危機衝擊,卻同時削弱了經濟復蘇的動力,且造成全球、尤其新興市場的大範圍經濟泡沫。港股昨亦應聲劇跌逾千點,好在市場運作有序,港匯保持穩定,表現亦優於大多數亞太股市。以本港雄厚財儲和豐富應對經驗,相信能夠從容應對股災,化解金融風險。
 
  本次全球股災實際已延續近兩周,令全球股市蒸發市值逾5萬億美元,新興市場遭遇全面拋售。昨受上周五美股暴跌及油價跌破40美元影響,全球高風險資產拋售加劇,大宗商品價格創16年新低。亞洲股指陷入兩年來低谷,新興市場貨幣創歷史新低。如日經225指數跌幅擴大至4.46%,韓國首爾綜指跌幅再度擴大至2.52%,臺灣股市收盤下跌4.8%,創近33個月低位,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跌幅擴大至3.6%等等。內地A股兩市板塊也全線暴跌,近2200隻股份跌停,上證綜指跌幅8.4%,創8年來最大跌幅,深證成分指亦跌7.8%。港股連續第7個交易日下跌,昨日創17個月新低,跌1158點,跌幅5.17%。
 
  全球股災反映全球經濟狀況的不景氣。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美國領軍全球範圍的貨幣寬鬆政策,勉強維持國際金融穩定,卻產生諸多深遠負面效應。其中之一,是全球性貨幣貶值進一步削弱全球整體消費能力,令世界經濟普遍陷入長期低迷,提振乏力。其次是貨幣氾濫催生全球範圍的資產泡沫,形成虛高的股市繁榮。尤其新興市場受巨額熱錢湧入影響巨大,資產泡沫已危及金融和經濟安危。目前全球經濟到了必須去槓桿、去泡沫的時候,否則以貨幣手段平抑經齊波谷的初衷,將進入危及全球金融穩定和實體經濟復蘇的歧途。
 
  中國是相對封閉的金融市場,且擁有世界第一的製造業規模和龐大內需市場,經濟表現優於全球,成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然而中國正進行規範市場經濟、優化經濟結構的深層改革,消除以往累積經濟弊端的難度和周期超出市場預期,成為全球資產泡沫破滅的誘因和借口。美元宣布即將進入加息周期,吹起刺破全球資產泡沫的號角,加之人民幣貶值,獲利資本藉這些誘因,全面由亞太市場回歸歐美日等強勢貨幣,各路金融大鱷趁機出動,大舉做空各國股市牟取巨利。亞太股市和新興市場成為股災重災區,幣值和股市面臨猛烈襲擊,各國被迫動用財儲竭力維持匯率穩定,已無力顧及股市安全。新興市場實體經濟成為本次股災最大受害者,慘遭普遍「血洗」。
 
  港股難免被波及,自今年4月以來恒指下跌逾25%,幸在市場秩序良好,交投及結算各方面維持暢順,外匯及拆息市場沒有出現大量資金流出。顯然本港完善金融體制和良好經濟狀況,加上中央政府的強有力支持,令大鱷們不敢再輕易問津。只要保持警覺密切監控市場異動,銀行體系應有足夠能力應對波動,維持本港金融秩序。香港商報評論員 殷翔
[责任编辑:董慧林]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