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打破剛性兌付並不可怕

2015-10-20
来源:新京報

  經濟深度調整陣痛擴大,今年以來多家企業出現兌付危機。中國中鋼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的五年期“10中鋼債”今日將迎來回售期限。然而就此前市場預期來看,如沒外力,深陷債務危機的中鋼股份已經是回天乏力。

  不僅僅是中鋼債,僅僅10月,多家公司都陷入債券危機。天威英利公告稱公司未按期足額兌付到期中票本息、南京雨潤發布兌付風險提示、河北融投違約引發血案,聯想到上半年“ST湘鄂債”和“12中富01”兌付危機,以及不時爆出的信托兌付風險事件,理財市場剛性兌付的“不老神話”或將打破。

  剛性兌付是特定曆史階段的產物,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基礎。支撐信托等理財產品快速發展的經濟環境和金融環境都在發生深刻變化,以房地產投資為代表的資本密集型產能過剩行業融資需求不複存在。三季度GDP增長“破七”,經濟中的風險將持續暴露,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效益下滑明顯,結構調整陣痛期將使得更多的企業被淘汰。銀行不良貸款率快速反彈,大量風險不斷暴露。而作為實質基礎資產與銀行資產類同的理財市場,特別在信托風險敞口較為集中的背景下,保持剛性兌付不過是將風險節點延後“緩期執行”。

  打破剛兌是扭轉目前金融資源配置失靈的一劑良方。剛性兌付一直是國內理財市場上不成文的遊戲規則,也是僅存在於中國金融市場的怪胎。剛兌導致理財機構重銷售、輕風險,與“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金融規律相悖,風險傳導機制失靈,一定程度上推高整體無風險收益率,造成市場資金價格中樞不斷上移,推動資金的逆向選擇,金融與實體經濟脫節。特別是在理財市場的“長尾部分”P2P平台,常常為了擴大經營規模以及擔心信譽損失也不得不給予投資者到期兌付的承諾,短期看有利於拉攏投資人迅速做大,長期則嚴重惡化行業生態,形成P2P亂象。打破剛性兌付,可以減少人為扭曲,促進市場利率體系趨於合理和正常,降低融資成本。

  繼續堅持剛性兌付將為更大的危機埋下伏筆。目前,無論是信托還是債券,兌付風險事件最終依靠當地政府救助、股東注資和銀行過橋貸款等方式來買單,通過延期兌付、滾動兌付和“拆東牆補西牆”的騰挪方式實現。風險並未被消除或分散,而是風險轉移和延後,不計代價地實現剛兌承諾。前期杠杆已經累積過高,截至2014年末,有369筆項目存在風險隱患,涉及資金達到781億元。以銀行8%的資本充足率進行類比,信托公司杠杆率應控制在15%左右,而現在遠超安全兌付的能力。

  因此,打破剛性兌付,可能並沒有一些分析所認為的那么可怕,相反則是市場精神的回歸。當然,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打破剛性兌付,重在“有序”二字。“達摩克利斯之劍”的落下應遵循最小傷害原則。

  剛兌是信托銷售的利器和命脈,打破意味著聲譽受損、業務萎縮,甚至牌照被銷。一旦信托兌付出現問題,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券商、銀行等環環相扣的行業相應也會受到損失。個別信用風險的爆發,是否會系統性地證偽“剛性兌付”,對投資者是良性的風險教育警示,均應是監管部門、行業有序打破剛性兌付的考量所在。 (作者:劉霞)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