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消內部阻力 迎大灣機遇

2017-04-22
来源:香港商报

  方想

  特首梁振英率團持續展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訪問行程,按照計劃,代表團三天內馬不停蹄訪問6個城市,了解內地各市的最新進展,與內地官員進行交流,可謂行也匆匆。要說一次行程能夠敲定什麼具體的合作專案,顯然不現實,但港府此舉,向外界傳遞出明確信號,即香港對大灣區的機遇,香港不會坐視不理。尋求與內地加強合作之積極姿態,無疑是好的開始。相較內地城市對大灣區概念的積極回應,全力配合,香港目前最需要做到的,是盡快消除內部阻力及人為障礙,認識到自身的命運跟國家的前景聯繫在一起,真正願意加入大灣區,發揮協同效益,才能事半功倍,在大灣區的機遇中分一杯羹。

  香港內部阻力大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與梁振英會面時指出,大灣區發展的核心問題,是粵港澳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聯通。換而言之,粵港澳建立更緊密的聯繫,全方位形成經濟共融圈,是大灣區最終能夠成形的關鍵。這方面的阻力不在內地,而是來自香港——馬興瑞早前強調深圳已在福田地底建了一個世界級的高鐵工程,「現在就等香港那邊」,其實已是委婉的提醒。直到現在,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構想,本港不乏抗拒協同發展,「為反對而反對」的聲音,憂慮香港會給內地龐大的經濟體「吃掉」,又或顧慮在參與區域合作中,喪失了香港特區的「身份」。顯然這是對「一國兩制」、港人治港下的香港特區和中央欠缺信任,以致敵視使然。

  例如大灣區的規劃如何制訂,還沒有出台,就有人又妄稱「被規劃」,污指從北京到廣東各級政府,一再肆意把香港列入他們的經濟規劃內,無視中港之間社會、制度、法律的不同,也無視香港自身選擇甚麼樣的發展方向與模式,強行把幾個地區拼湊在一起,又指這樣的組合勢將令兩地之間的分隔包括邊境線的分隔變得模糊,令香港在國際社會的獨特地位及形象變得不清不楚,瓦解香港「主體意識」,對維持「一國兩制」及高度自治是「弊多利少」;亦有反對派的媒體制造恐慌,指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自由往來,以至在不同城市全職工作,甚至定居,對地方細小、樓價不斷飆升的香港會造成極大冲擊,稱整個大灣區的人口超過6千萬,在加速經濟融合的過程中,只要其中百分之一的內地人有興趣及有能力購買香港一個住宅單位,這對香港的樓市,以至港人的心理所造成的冲擊,實在是難以想像;還有人恐嚇,建立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大量的汽車會涌入香港,逼爆香港道路,影響港人的正常出行等等。

  總之,只要事關兩地合作,必有類似「香港會失去『自主權』淪為配角」,「香港資源會被內地人搶占」,「港人的正常生活會受到冲擊」等解讀,像這類抗拒兩地融合人士最喜編造的理由,不少港人耳熟能詳。

  閉關心態損港

  事實上,區域融合發展定然會產生一定的「流向」,但若任由上述閉關自守的心態充斥,香港如何能夠做好超級聯繫人,搭上大灣區的高速發展列車?梁振英如數家珍般地述說香港諸多優勢,諸如高度國際化、各種制度與國際接軌、廣泛國際化的人脈關系、兩文三語的優勢等等,這些優勢如果不能實現與內地高度的互聯互通,只能是把寶刀放在匣子里任其生銹,說不定還會拖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后腿。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內地官媒提醒香港,想上大灣區的車要快,國家以「協調者」身份出面可解決分工和定位問題,讓各方在錯位競爭中協調發展。然而要建立一套具體可行的合作方案,需要香港政府與社會有積極進取精神,跳出本港,向整個泛珠三角和內地市場尋找機遇,香港是進是退,在此一舉。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