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從醫生停牌看公營醫療問題

2018-05-14
来源:香港商报

 

         楊漢群

  2011年九龍醫院紗布封喉事件,醫委會裁定死者的主診醫生兩項專業上行為不當成立,罰除牌6個月。事件引起醫生組織反彈,也再次顯示香港公營醫療結構性問題嚴重。

        醫生反彈可以理解

  醫委會指涉事醫生黃卓義,巡房8次也未發現並阻止護士的錯誤做法,將病人的永久造口當作臨時造口處理,遂作出除牌6個月的處罰。判決激起醫生團體反彈,前線醫生聯盟發起網上聯署,反對醫委會裁決,一日內收集到約4700個簽名,其中八成半是醫生。聯署認為,醫委會的一連串裁決有怯於輿論,逐漸民粹化的傾向。又指裁決催生動輒訴訟和防禦性醫療,對香港醫療生態有毀滅性的長遠影響。聯署又指醫委會脫離現實,令醫生承擔超出能力範圍的責任,亦侮辱護士的專業,非但無法推動改變危害病人的系統性問題,更變相為政府和醫管局開脫,是本末倒置。

  前線醫生的不滿和反彈,是可以理解的。近十多年來,公立醫院醫生工作量越來越大,一個醫生處理數十病人、連做72小時甚至更長等等不合理現象,不但沒有改善,甚至日益惡化。醫生也是血肉之軀,如此長期勞役,不過勞死已是萬幸,還要求他們在工作中不犯錯,簡直是苛求。不幸的是,醫生面對的是病人,入院的更多是重症者,診療期間即使是一個小小失誤,都可能危及人命。一旦導致病人死亡,就會引起輿情鼎沸,承受巨大的指責和輿論壓力,甚至面對長期審查和訴訟。就以這次涉事的黃卓義醫生為例,作為公立醫院醫生,壓力大、工時長不在話下,事件由發生到裁決,前後拖了7年,最終被停牌6個月,成為事業和人生的汙點,公眾可有體諒他的困難和處境?其他前線醫生見狀,起而發聲,實屬人之常情。

  須解決結構性問題

  我們不是說醫生犯錯也不能懲處,問題是多年來醫療事故不斷,到底是制度出錯還是個別醫生的專業失當或失德?如只是個別醫生問題,經過了這麼多年、這麼多事故、這麼多責難,加上公眾日益關注和更多輿論監察,醫療事故理應早受控制,不會像現在一樣沒完沒了。很明顯,事故不斷,是政策和制度出了問題。

  政府多年來積極推動醫療私營化、產業化,結果就是資源和政策向私營醫療傾斜。私營醫療在官方推動支持下,以更高的薪酬和更佳的工作環境,從公營醫療挖角,令公營醫療醫護人手流失嚴重。願意留在公營醫療體系繼續服務市民的,就要面對更惡劣的工作環境、更長的工時、更大的工作壓力,以及因而更易引起的醫療事故及相關後果。最終受害的,就是大多數無法承擔昂貴私營醫療費用、必須依賴公營醫療治病救命的香港市民。現行的私營化、產業化醫療政策,根本上是對公營醫療系統和整體社會健康打毒針。重回公營為本的醫療政策,才是正道。

  至於醫管局,不少批評指其肥上瘦下,處事不公,早為前線醫護所厭惡,多年來公眾形象甚差,早成香港公營醫療的毒瘤。在這次醫委會作出停牌裁決後,醫管局僅表示醫療程序日趨复雜,公立醫院須通過跨專業團隊協作,為病人提供適切治療,又說明白前線的關注,希望事件不會影響醫患關系及病人服務。至於切實改善引起醫療事故的結構性問題(誰都知道醫管局本身就是問題),醫管局就隻字不提。對於這次事件,醫管局到現在,都只是發表毫無建設性的虛應官腔,怎不令前線醫生氣結?或者,要徹底改善香港的結構性醫療問題,真的要從改革醫管局甚至取消醫管局做起。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