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港大研發超薄感應器 測炎症快30倍

2018-07-06
来源:香港商报

  港大工程學院及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合作成功研發實時超薄感應器,可實時監測病人身體狀況,研發人員陳國樑展示有關產品。 記者 崔俊良攝

  【香港商報网訊】 記者吳海綸報道: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與李嘉誠醫學院成功合作,研發出厚度少於一微米(約為亞洲人頭髮直徑50分之一)的超薄生物感應器。該個成本不高的感應器可直接貼於皮膚,在10分鐘內獲取患者身體炎症的反應,比傳統抽血分析法快30倍,有助醫生快速診斷病症;未來更有望可「貼」於心臟等主要器官或組織,預期4年後可投入使用。由於該傳感器生產成本低廉,可望廣泛用於臨床手術及配合大數據用於社區醫療,並實現在家中實時監測病人健康狀況的構想。

  生產成本僅2元 可廣泛應用

  港大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副教授陳國樑昨日在記者會表示,該傳感器運用有機半導體材料,用少量樣本即可在短時間內檢測病人血液的c-反應蛋白濃度。c-反應蛋白在血液中的濃度是反映病患發炎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感應器透過醫用導管收集信息,其靈敏度可監測低至每毫升1微克的c-反應蛋白,遠高於目前醫用的監測儀器。

  該感應器目前可貼於皮膚,能夠適用於各種曲度,比無機材料更具柔韌性,未來計劃能夠置於人體內貼在各種器官上收集實時生物信息;同時,其耐受消毒的能力亦使得它可以與醫療器械結合用於無菌的手術室中。

  港大醫學院外科手術系教授梁嘉傑表示,該感應器有望用於臨床手術。以中風病人為例,由於人腦變化很快,時間對腦手術而言尤其重要,實時監測使醫生可以及時調整治療措施,防止病情惡化,而現時的傳統檢測方法往往需要數小時,無法及時反饋體內蛋白濃度變化;此外,放入腦部的監測儀器越小,對患者的損害就越小,目前市面上應用的傳統儀器不僅體積較大,質地也較粗糙,而該微型感應器能極大地減輕對腦部的損害。

  防水耐高溫 料4年後可使用

  陳國樑續說,該傳感器不僅防水、耐受高溫、可適應各種曲度,製作成本亦低至2港元,柔性基底的特質也使得該傳感器可大面積製備和大量生產。他補充,該傳感器的應用性很強,檢測炎症只是目前比較突出的一方面,此傳感器的研發只是證明了實時監測生物信息的可能性。目前實驗儀器已準備好,待動物實驗及批核完成後就可應用於人體,預計時間約為4年。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