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團結香港基金宏圖 造地半個九龍 強化東大嶼填海2200公頃

2018-08-08
来源:香港商报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中)、副總幹事黃元山(左三)偕同成員舉行記者會,公布「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研究報告。 記者 馮俊文攝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林駿強、馮煒強報道:繼多個政團及智庫早前將本港填海造地「瞄準」大嶼山後,團結香港基金昨日高調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建議在港島、九龍半島以西及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填海建造面積等於半個九龍的2200公頃人工島,可興建25萬至40萬新住宅,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基金指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能為香港帶來五大機遇,包括紓解土地房屋需求、提升港人生活質素、釋放舊區的重建潛力、擴展多行業的發展空間,以及成為交通樞紐。基金又發表民意調查指出,46.8%受訪市民贊成在維港以外填海興建新市鎮,比不贊成的31.1%為多。

  可建40万单位容110万人口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副總幹事黃元山等昨早舉行記者會,公布基金成立3年半以來最大型的研究報告。基金建議借鑑以往新市鎮的發展模式及鄰近地區的填海經驗,於政府《香港2030+》報告提出的「東大嶼都會」基礎上,推出「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

  報告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建造面積相當於半個九龍的2200公頃人工島,這比政府提出的1000公頃為高。計劃料可興建25萬至40萬個新住宅單位,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報告形容,大規模填海造地,才能夠為香港打造一個新願景,可以扭轉乾坤。報告建議,人工島參考新市鎮發展模式,28%至32%土地用作發展住宅;12%至21%土地用作經濟發展。

  建議3道路3鐵路連接人工島

  建議中,人工島可經3條主要道路連接其他地區:一條連接堅尼地城,一條連接青嶼幹線,一條連接梅窩再通往屯門和港珠澳大橋。計劃同時提出興建3條分別連接堅尼地城、美孚、屯門南的鐵路。

  黃元山稱,建議填海的成本為每呎約1300元,至於道路、鐵路等交通的建造成本則是每呎650元。他說上述造價,不會比其他土地供應選項昂貴。

  報告指出,如計劃順利落實,可為香港帶來五大發展機遇。第一,紓解土地房屋需求。計劃可提供大量平地以興建住宅,進一步建議的是當中七成或以上單位為公營房屋,可為基層及中產重建置業階梯。

  「強化東大嶼都會」人工島連接大灣區各城市。

  可為香港帶來五大發展機遇

  第二,可以提升港人生活質素。計劃除可降低整體人口密度外,區內也可引入太陽能光伏板、海水區冷卻系統等綠色元素。報告提到,現時香港人均生活空間只有170平方呎,比鄰近地區為少。日本東京的居民有210平方呎的平均生活空間,新加坡的同類數字是270呎。鄭李錦芬期望,香港人的平均生活空間可升到220呎或以上。

  第三,可以釋放舊區的重建潛力。報告指出,根據估計香港到2046年,全港會有約32萬個樓齡逾70年或以上的單位;而填海得到的大面積平地,除了可安置受舊區重建影響的居民外,更可扭轉舊區不斷增加發展密度的趨勢,從而改善舊區的宜居程度。

  發展成香港第三個商業核心

  第四,擴展行業的發展空間。報告指出,當局本身指出「東大嶼都會」可發展成香港第三個商業核心,倘強化計劃落實可為教育、醫療、創科等行業帶來新契機,該區可興建更多展館及運動場館。

  人工島規劃為無車城市,交通網絡將主要建於地下。

  第五,可建為區內的交通樞紐,因計劃興建多條主要幹道連接新界西、大嶼山及港島西,實現環迴鐵路設計。當區交通更可藉港珠澳大橋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以實現「一小時生活圈」的概念。

  另外,基金又發布最新民意調查,反映市民對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的意見。基金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以電話隨機抽樣形式,於7月26日至8月1日期間,成功訪問1004位18歲或以上市民。79.6%受訪者認為,改善居住環境擠迫的問題是「迫切」或「非常迫切」;67.6%受訪市民認為,香港需要發展規模相當於沙田的大型新市鎮。

  46.8%民意贊成維港以外填海

  調查同時顯示,46.8%受訪市民「贊成」或「非常贊成」在維港以外填海興建新市鎮,「不贊成」或「非常不贊成」的則有31.1%。此外,48.6%受訪者表示「贊成」或「非常贊成」在大嶼山東面發展人工島;而對此「不贊成」或「非常不贊成」的則有22.8%。

  人工島將設計適合的生態海岸線,讓公眾進行活動。

  董建華籲求同存異共闢土地

  就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全國政協副主席、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表示,香港土地不足問題,已嚴重影響民生與年輕人成家計劃,呼籲各界不論哪個陣營,都展現愛港愛家的心,以香港整體福祉為依歸,摒棄自身利益、求同存異,共同開闢土地,讓香港有足夠發展空間造新一代的輝煌。

  陳智思支持填海計劃

  董建華昨日下午出席基金會活動致辭時表示,香港土地不足問題,已嚴重影響民生與年輕人成家計劃。他說,土地是萬物之源,沒有土地就沒有計劃,會影響民生和發展。單靠東拼西湊是不能解決現時土地短缺問題,從整體經濟定位、地區競爭、工程可行性、社會需要及環保等問題,在維港以外開闢足夠的土地,是作為解決土地問題的一大步。

  團結香港基金主席董建華(右)與合和實業董事會主席胡應湘(左)支持維港以外填海造地發展。

  董建華又以父親董浩雲為例子,指父親1947年來港「打天下」,由當時只有3至5隻船,發展成後來的「世界船王」。他指,如果當年缺乏土地資源,即使有人才亦「乜都做唔到」。

  他呼籲各界不論哪個陣營,都展現愛港愛家的心,以香港整體福祉為依歸,摒棄自身利益、求同存異,共同開闢土地,讓香港有足夠發展空間造新一代的輝煌,亦希望填海建議能得到政府關注。

  出席同場活動的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思支持基金會提出的填海計劃,但認為政府需要對填海多作推廣,提高市民對填海的共識。

  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亦支持有關方案,認為有很多反對填海的人都講不出為何不能填海,是人云亦云。他舉例說,填海興建赤?角機場也有破壞環境,但其後政府有補償行動。他認為需要向市民多作解釋,讓他們了解填海並非不可為。

  胡應湘稱為下代着想

  合和實業董事會主席胡應湘坦言,現時香港樓價高、居住面積細,愈沒有新的土地供應,得益愈大的就是地產商。他認為社會需要為下一代的房屋需求做一點事,又提到新加坡居住面積大,很大原因是政府積極填海。他認為要改進下一代房屋問題,希望大家努力去做,呼籲要盡快為填海、建屋「吹雞」。

  他又以深圳前海及澳門氹仔作例子,指填海由正式動工至入伙,最快能在48個月,慢則60個月內能完成。回應環保問題時,胡應湘直言,填海是要為下一代着想,不是為蜥蜴着想。

  保育周邊四島生態不填平

  團結香港基金建議於大嶼山東部與香港島中間水域填海2200公頃興建大型人工島。由基金會發表的模擬圖觀察,這塊被形容為有半個九龍般大的人工島,並非將當中的幾個島也一併填平。據介紹,原來與填海區附近的交椅洲,被列為自然保育區,周公島則被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因此,報告特別提出了減低影響生態的措施,包括使用非浚挖式填海方法,以及預留至少200米的緩衝距離等,令有關島嶼得以「保留」。

  刻意與人工島隔離 設至少200米緩衝區

  研究報告提出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是在坪洲、交椅洲、喜靈洲和周公島之間填海興建大型人工島,填海面積相等於110個維多利亞公園或約半個九龍半島。

  報告指出,考慮到周邊島嶼的生態價值,報告建議填海範圍會繞過交椅洲、喜靈洲、坪洲、以及發現鮑氏雙足蜥的周公島,並建議在這些地點之間設立至少200米的緩衝區。

  報告又指,計劃的選址與中華白海豚和江豚的主要棲息地並無重疊,中華白海豚一般居於大嶼山西部,江豚則出沒於有關選址以南的水域。同時,「強化東大嶼都會」將使用非浚挖式填術,有助維持水質及減少填用量。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