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一則新聞很是吸引眼球,廈門樓市坐上過山車,由領漲到領跌,深陷「跌價門」的旋渦。針對如此驚聳的標題,細讀內文後才發現,原來導致跌價的主因是限購所致,需求不足。
限策之下真實打折
其實這也是近一兩年樓市調控的一大特色,通過限售、限購、限價強制性的把樓價按下去了,加上輿論的推波助瀾,好像目前對於中國經濟來說,樓市只有降價一條路可走,那麼是一次跌到位,還是緩緩而下呢?
中央政治局會議此前定調下半年中國樓市,堅決遏制樓價上漲。於是乎,不少人以為這是中央默認樓價跌幅進一步加大。對此,靈童卻不敢茍同,一來是在限價、限購、限售等政策調控下,樓價下跌的真實性本身就該打個問號,許多只是統計數據下跌,但是買房的人並未實在感受到樓價的跌幅,這在中國一線城市比較普遍。二來是處於跟漲的三四線城市,到底有多大的上漲動能。在沒有搞清真實需求的情況下,硬降樓價,實際上會進一步造成市場的扭曲,讓真正有需求的剛需得不到滿足。
調控「化療」誤傷剛需
另外,硬降樓價對於金融去槓桿的效應只會遞減。從目前調控出手的重點來看,更多的是針對樓市亂象,比如虛假廣告、虛抬樓價,所打擊的都是市場上不守規矩的行為,意在還中國樓市一個朗朗晴空。由於賺錢效應,中國樓市聚集了一批短線投機客,此輪調控政策所打擊的重點是他們,但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誤傷,加大了剛需的購房成本。這種情況在短時間還會維持,它有點像治療癌癥的「化療」,但靈童以為不會持續太久,因此以硬降樓價來趕走投機客的「一刀切」行為,不僅有待商榷,也不可長久,樓市最終要回歸到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
而令中國經濟最不能接受的是,當這種抑價演變為樓市急跌,則是一個多方皆輸的局面,會由金融連累到整個實體經濟。日本經濟20年停滯不前,以及美國樓價暴跌所引發的次按危機,再然後由次按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這些不堪的往事就在離我們不遠的此前發生,對經濟所造成的破壞,可謂是排山倒海,這也是中國經濟必須要加以重點防範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它隨時都會演變成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災區--美國經歷了痛苦的去槓桿過程,這是一種被動的去槓桿,中國現在主動去槓桿就是在防止歷史重演。因此在對待樓市方面,靈童以為緩跌好過急跌,畢竟以時間換空間,比以空間換空間,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傷害會輕一點。這也是樓價不容深跌的深層原因,像廈門樓市這樣「坐過山車」的城市還是少些為妙。
灵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