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葉建明
2019年伊始,《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五項主張,其中特別提出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這是新時期實現民族復興偉大目標中,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綱領性文件,同時也意味,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已經提上議事日程。
和平統一之日是復興之時
40年前的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這份具歷史性意義的對台工作綱領性文件,融解了兩岸之間長達30年不相往來的堅冰,開启了海峽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門,也成為40年來指導對台工作的重要文獻。而「一國兩制」正是在這以後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40年來,經過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告台灣同胞書》所提出的許多政策主張都已變為現實。
1945年後,由於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干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1949年新中國成立,國家把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作為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的大會上,習近平主席凝練的500個字,概括地講述了70年間大陸所做的團結台灣同胞、推動台海形勢從緊張對峙走向緩和改善的努力,展現了大陸70年來孜孜以求、令兩岸關係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的誠意。今天,兩岸分離已經70年了,這種分離狀態不能一直延續。當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必將提到議事日程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時,必然也是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之日。
習近平主席在五項主張中,提出要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一國兩制」這個概念最早萌芽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正式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1955年5月,周恩來總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中國人民解決台灣問題有兩種可能的方式,即戰爭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國人民願意在可能的條件下,爭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政府出於對整個國家民族利益與前途的考慮,本着尊重歷史、尊重現實、實事求是、照顧各方利益的原則,提出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1983年6月,鄧小平進一步發揮了關於實現台灣與大陸和平統一的構想,指出問題的核心是祖國統一。
「一國兩制」最早實踐於香港。1997年7月1日,香港在沒有硝煙,沒有動蕩的情況下,順利回歸祖國。去年故去的金庸先生高度評價「一國兩制」,認為這是「天才的設想」,超越了英國人的預料,是「一言可為天下法」。今天香港回歸21年,澳門回歸19年,世界上普遍認同「一國兩制」在港澳獲得成功。而我們香港人,更是從自己的切身體驗中感到,「一國兩制」最符合香港長遠發展,最有利於港人的各種利益保障,也最有利於融入國家,共享國家發展紅利。實踐證明,「一國兩制」理論是科學的,實踐是成功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經驗,必然可以為兩岸和平統一借鑒。
平等協商 共議統一
「一國兩制」最初提出,本來就是為了照顧台灣現實情況,維護台灣同胞利益福祉。作為人類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一種政治制度,「一國兩制」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大陸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台灣的資本主義制度,實行長期共存、共同發展。這將是統一後的中國國家體制的一大特色和重要創造。而習近平主席最新提出的「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更是充分考慮台灣現實情況,會充分吸收兩岸各界意見和建議,會充分照顧到台灣同胞利益和感情。在確保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統一後,台灣同胞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等將得到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私人財產、宗教信仰、合法權益將得到充分保障。
從習近平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的論述中,我們讀到很多新意,看到很多誠意。這些講話勾勒了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路線圖,提出了具體方案,包括:和平統一,是平等協商、共議統一;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台灣任何政黨、團體同我們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礙;我們願意同台灣各黨派、團體和人士就兩岸政治問題和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有關問題開展對話溝通,廣泛交換意見,尋求社會共識,推進政治談判。
習近平並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中國必然統一是歷史的潮流,不可阻擋。「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整個中華民族最有利。歷史不能選擇,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當探索「一國兩制」台灣方案提上議事日程,兩岸的中國人都應該在歷史進步的大潮中,勇敢擔負歷史責任,為中華民族實現最終統一,盡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