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第九輪中美經貿磋商結束后,特朗普在白宮會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路透社
就在外界期待中美貿易談判走向積極成果之時,特朗普當地5日在推特發文令風雲突變。他聲稱中美談判進展太慢,指中方試圖重新協商,並由此在中國輸美商品關稅上發難。
特朗普出爾反爾已多次發生,河內談判即係前車之鑒,此次或為故伎重演。專家認為,貿易戰沒有贏家,中美雙方合則兩利,惟有坐下來談判符合雙方利益。但由於中美經貿問題的複雜性,期間有所反覆屬於正常的談判過程,雙方需要有較強的創造能力,並共同努力,才能解決中美經貿爭端。
香港商報記者廖非凡
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談判
4月30日至5月1日,「談到關鍵處難得平常心」的第十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北京舉行,市場普遍預期在取得積極進展的十輪磋商之後,中美貿易爭端皆大歡喜的大結局即將到來。
但特朗普突然於當地時間5日早上在Twitter上向中國發難,他聲稱中美談判進展太慢,並指中方試圖重新協商。由此,他宣布將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所徵收的關稅從目前的10%增加到25%,並可能會再對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
上海世界觀察研究院院長馬曉野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指出,中美經貿談判牽扯的範圍太廣,需要雙方有比較強的創造能力,才能夠把經貿問題談妥。他認為由於中美經貿問題的複雜性,且談判本身具有很大的難度,期間有所反覆屬於正常的談判過程,沒有必要過度解讀。他還指出,中美雙方通過談判解決經貿問題的政治意願是很明確的。馬曉野稱,「特朗普總統昨天發的推文,裏面關於增加到25%關稅的說法之前就有,現在再提起,說明有些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談判。」
貿易協定達成希望大
前瞻中美經貿談判走勢,花旗發表報告指出,對中美於第二季達成貿易協議持審慎樂觀態度。馬曉野亦指出,中美一定會在經濟貿易方面通過談判解決問題。
對中國來說,談判給了中國經濟寶貴的調整窗口期,開年以來中國內部壓力也有所緩解,相繼迎來經濟和政策拐點。但協議久而未決是特朗普不願意看到的,貿易戰同樣不利於美國的消費端。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特朗普態度轉變的目的在於加速談判進度,屬於促成協議儘快達成的施壓策略。
經貿關係作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對中美雙方和全球來說都至關重要。沈建光指出,中美雙方均期待協議的達成,並且夯實經濟復蘇基礎也符合中國經濟的內在需求。他預計中美在此次逆風波折後,仍將大概率重新坐到談判桌前,在相互試探、妥協、讓步中繼續談判,儘管過程曲折,但中美貿易協定仍有較大希望達成。
不宜長期依賴交叉手段
昨日早上,人行在A股開盤前宣布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2800億元。
儘管人行表態此舉屬於市場已有預期的既定政策,但有市場觀點認為人行此番舉措,有「放水」應對中美經貿問題的意圖。馬曉野表示,從經濟平穩的角度,人行進行一定的扶持,短期地平抑市場,是可以理解的。但他指出,不能有經貿問題僅通過「放水」就可以解決的想法,貿易問題還是要爭取在貿易方面解決,如果長期地交叉解決會導致問題變得複雜。
不過,沈建光認為,人行此次定向降準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緩釋市場悲觀情緒的作用,但政策初衷並非為了救市。「目前中美貿易戰的形勢變化尚不足以影響貨幣政策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