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西 > 特别报道

寧明駱越民俗系列活動助推花山申遺

2015-04-24
来源:香港商報

  駱越根祖賜福巡游活動

  千人同唱迎客歌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李麗芳報道:再現駱越古風的《花山鼓舞》,萬人莊重祭拜駱越始祖的公祭,駱越根祖文化研討會……作為廣西“三月三”節慶主會場之一的寧明縣通過舉行2015年駱越王節文化活動,展示駱越風情,弘揚花山文化。進一步夯實寧明駱越根祖地位,助推花山申遺工作進程,唱響花山民族文化品牌,促進文化旅游繁榮發展,加快建成廣西文化旅游大縣步伐。

  《花山鼓舞》再現駱越古風 萬人公祭駱越根祖

  4月19日晚,崇左市文化精品工程代表作——巖畫音樂舞臺劇《花山鼓舞》在寧明縣花山文化廣場精彩上演,拉開了寧明縣2015年駱越王節文化活動序幕。《花山鼓舞》融匯了壯族文化、花山文化、原生態文化及神秘文化等,再現了駱越古風,演繹了壯族先人生命密碼。時長90分鐘的劇目展現了壯族人民朝氣勃發的生產、生活畫面,揭示了壯族兒女懷著對祖先的崇拜,遵循祖先預示,向往、追求真情、美好、歡樂、多趣的人生。

  寧明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是駱越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有著古駱越人的文明。駱越根祖文化最根本的內涵就是駱越的根祖地在花山,駱越后人同宗同祖的先人生于斯長于斯奮斗于斯,創造了以花山巖畫為代表的燦爛文化,穿越千年,影響深遠,成為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跡。

  寧明縣2015年駱越王節文化活動亮點紛呈,其中最大的重頭戲是萬人公祭駱越根祖大典。駱越根祖公祭大典分為同根共土, 駱越圣火,凈手上香,頌祖昭恩, 行祭拜禮, 樂舞告祭,源遠流長七個部分。4月21日9:00至10:35分,隨著開場壯觀的千人齊唱《迎客歌》,公祭大典在寧明花山文化廣場正式舉行,參加公祭大典的嘉賓群眾達1萬多人。

  據了解,由寧明駱越根祖文化促進會舉辦的公祭大典,旨在進一步弘揚根祖文化,傳承民族傳統,展示駱越民族勤勞勇敢、艱苦創業、爭先創優的民族精神和豐厚淳樸、悠久燦爛、獨特神奇的傳統文化,不斷增強駱越后裔對根祖的認知和認同感,夯實寧明駱越根祖地位,助推花山申遺工作進程,唱響花山民族文化品牌,促進寧明縣文化旅游繁榮發展。

  根祖文化,指的是中國人傳統的落葉歸根和認祖歸宗,即駱越后人認定自己的祖先、祖宗就是自古以來生活于巖畫花山這片熱土的駱越人,自己共同的根就在這里,并希望得到這種認同,這是對駱越根祖地巖畫花山的一種確認感和認同感。

  “公祭駱越先祖,既是花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花山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傳承與弘揚祭祀駱越先祖文化對花山申遺具有重要意義,也有助于提升寧明縣乃至整個左江流域廣大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寧明縣花山申遺辦相關負責人說,同時,可通過打造祭祀駱越先祖文化的旅游項目,使廣大群眾在祭祀的同時,去感受、體驗、了解花山文化,接受花山文化教育,發展尋根謁祖旅游,擦亮花山文化名片。

  駱越根祖文化研討 助推花山申遺

  作為寧明駱越王節文化活動另一重要內容的“駱越根祖?巖畫花山——駱越根祖文化傳承與發展學術研討會”,匯集了國內知名巖畫學者、申遺專家共同探討花山申遺和駱越根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花山巖畫位于廣西崇左市寧明、龍州、江州、扶綏四縣(區)范圍內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經調查目前已發現79個地點共178處計289組,其中以寧明縣明江河畔的花山巖畫規模最為宏大,在臨江一面長210多米、高約50米的陡峭懸崖上,可辨認各種赭紅色圖像多達1800多個,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發現的畫面最大、圖像最多的一處巖畫。崇左市政協副主席藍鋒杰在會上介紹,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已被列入中國2016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有望填補中國巖畫類世界遺產名錄的空白。

  花山是駱越文化的根祖地。花山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在中國乃至世界文明歷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2014年9月,中共廣西區委書記彭清華考察花山時提出“駱越根祖,巖畫花山”這一命題,拓寬了花山文化研究的領域和空間,也為花山申遺工作在學術理論探討和文化生態復原等方面指明了方向。

  當天的研討會聚集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副會長王杰,廣西社會科學院院長呂余生等18位知名專家學者,圍繞駱越根祖文化的定義、研究范圍和研究方向,駱越根祖文化對廣西文化建設的意義與作用,駱越根祖文化研究與花山申遺的關系,駱越根祖文化在崇左乃至廣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的地位與影響等問題展開探討。

  寧明縣委書記劉勇介紹,花山申遺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花山申遺成功,將為推動當地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千載難逢的機遇。寧明將以此為契機,合理開發和利用花山文化旅游資源,積極謀劃發展駱越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讓更多老百姓從中受益。

  目前,寧明縣已累計投入巖畫保護和申遺工作的資金達1.5億元,完成了三期巖畫保護工程。寧明縣已完成花山巖畫保護監測站項目前期工作,花山巖畫博物館爭取年內開工建設。寧明縣還通過立法確定駱越王節和駱越感恩節兩個節日保護花山文化,并實施花山鼓舞、花山廣場舞、花山拳、民族服飾、花山迎客歌普及工程取得成效。

  鏈接:神秘的花山壁畫

  花山,位于寧明縣馱龍鎮的左江岸邊,距縣城約25公里,離南寧市180公里。在它那臨江的一面高約260米的崖壁上,有一組規模巨大、內容豐富而奇特的圖畫,這就是花山壁畫。花山壁畫狹義是指廣西寧明縣花山的崖壁畫,廣義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憑祥、龍洲、寧明、崇左、扶綏、大新、天等等壯族聚居區的左江流域各縣發現的崖壁畫。因寧明縣的花山崖壁畫的畫幅最大,人物畫像最多,內容也最復雜,是上述各地崖壁畫的代表作。所以,人們把左江流域各縣的崖壁畫統稱為花山壁畫。以寧明的花山壁畫而言,畫幅中有人像、獸像、物像(似銅鼓或銅鑼的圖案、環首刀等)等。最 高的畫像距山腳約40米,人像最高大的有2.4米,最小的只有0.3米,多數人象在0.6米至;1.5米之間,雙腳下蹲叉開,呈八字形,雙手向上平舉,與人頭呈山字形。整個人像酷似青蛙在水中游泳的姿勢。人像線條粗獷,有力,形象古樸。所有畫像全部是土紅色,雖長年經風雨侵蝕,但有部分色澤依然清晰。

  千百年過去了,壯族先民們生活與斗爭的歷史早已隨著東流的江水漸漸逝去,但他們繪制的規模宏大壯觀的崖壁畫藝術,穿越了數千年漫長的歷史時空,經受著風雨的沖刷和雷電的搖撼,至今仍以鮮明的色彩、絢麗的風姿、獨特的風格和藝術獨立于世。至今對于花山壁畫的文化內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意見不一。一個個謎一樣的問題,吸引著無數的學者和游人去思考,去探索。

  花山巖畫與花山文化是壯族祖先駱越人的偉大創造,是壯民族的根祖文化、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人類的文化瑰寶。花山巖畫是中國古代嶺南文化發展的一個縮影,集中展示了古駱越民族燦爛的稻作文化和農耕文明,在歷史、藝術或科學研究上都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被國家列入2016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

  直至當代,花山文化不僅是桂學的重要內涵,也是廣西文學藝術表述和弘揚的重要范疇。花山,已成為廣西民族文化的標志和象征,《廣西日報》文學副刊以“花山”為名,自治區政府表彰的民族文學最高獎亦冠以“花山獎”。

[责任编辑:蒋璐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