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地佛山一個見證傳奇的地方

2015-11-0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網訊】昨日天氣雖然轉涼,南國的冬陽依舊燦爛。當日亦是2015廣東國際旅游文化節的第二日,佛山各地精彩旅游活動不斷。其中順德美食節、首屆亞洲龍舟俱樂部盃賽吸引萬人觀看。

  「品鑒嶺南——中國著名作家廣東行」采風團一行,在團長、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葉辛的帶領下,興致勃勃的參觀參觀了祖廟、梁園、南風古灶、大豐唐陶藝以及石灣嶺南酒文化博物館等多個佛山知名景點。本次采風團成員大多數是首次來到佛山,一路上,在佛山市相關部門的熱情講解下,對佛山這塊福地,他們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香港商報記者李苑立童越

  南風古灶印象

  當日下午,采風團一行來到佛山著名景點——南風古灶。據介紹,有500餘年歷史的南風古灶,2000年實行旅游區開發后,如今是集旅游、觀光、生產、習藝、研討、參與、購物於一體。

  南風古灶嶺南陶鄉

  景區內既有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被稱為陶瓷活化石的南風古灶和高灶,又有林家廳、高廟偏廳等兩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巨型陶瓷壁畫古鎮陶源史畫、瑞龍獻寶、窯尾作坊、古窯映像、古灶榕風、古寮場等景點。其中五百年來窯火不絕、生產未斷的南風古灶,因其極為罕見,已經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講解員告訴大家,要想了解佛山石灣陶文化,南風古灶是最好的去處,在這里,不但可以了解石灣的陶文化、陶的生產過程,還可以參與燒陶,進行藝術創作等。首次來佛山的著名軍旅作家、二砲政治部創作室主任徐劍告訴記者,去過景德鎮,對瓷器有所了解,對陶器了解不深。同為中國古代的四大名鎮,沒想到佛山制陶的歷史也如此悠久,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精美的嶺南風格陶器,內心被震撼,以后還會找時間,帶朋友多來這里再走走。

  百年窯火藏瑰寶

  燒陶的不是叫窯麼?為何這里叫灶?不少北方過來的朋友對「南風古灶」這個名稱饒有興趣。講解員介紹說,燒陶的土爐很長,依坡而建,像一條龍,當地人又稱之為「龍窯」,在窯口處不斷添柴進去,又像家里的灶台,所以又稱其為灶,灶口正對南方,南風吹來火苗往上直冲窯尾,歷經500年窯火傳承后,「南風古灶」由此得名。

  看過百年老灶,觀過制陶表演,再走進石陶博物館,品味過這里的精美陶品后,徐劍感慨的向記者說,過去覺得石灣主要制作民用陶器,更多的是為日常生活服務,它既沒有瓷器那麼細膩,又不像瓷器有那麼高的知名度,在舊印象中陶是缺少表達藝術美的元素。今天則大開眼界,還顛覆了自己原有的印象。

  在參觀完以制作石灣陶器而聞名的大豐陶業后,徐劍說,石灣制陶的工藝已經從實用器的基礎上,提升到了藝術高度。尤其在改革開放后,佛山的企業家們已經將石灣陶器進行了市場化。比如說,石灣陶制的菩薩佛像,其造形獨具匠心,與敦煌、洛陽、雲崗的佛像風格完全不同。他進一步分析說,石灣的佛像造型更接近老百姓,在世俗化的溫婉中能表達出東方女神的影子,將傳統佛像中的威嚴感轉化為更食人間烟火的味道。這一點,佛山人民非常了不起!首次來佛山的季宇告訴記者,在其它城市的仿古建築中經常看到屋檐上精美的陶制雕塑品,今天才恍然發現,這些傳統工藝品多來自石灣,能在全國各地看得到,也說明佛山作為一座工業名城,其發達的工商業基礎,對傳承傳統陶藝功不可沒。

  參觀的間隙中,葉辛欣然題下四字墨寶「藝貴奇崛」。他說,自己對石灣陶器的印象就融在這四字之間。旁邊的徐劍笑著說,石灣陶器的價格現在還沒有被炒高,可以多收一點,將來肯定會升值!

  嶺南酒文化石灣有奇香

  參觀完南風古灶及陶器博物館后,采風團一行又來到同樣有百年歷史的石灣酒廠。據《佛山忠義鄉志》載:「本鄉出產素稱佳品。道、咸、同年間以陳總聚(陳太吉)為最有名。」兩處景點間相距約十餘分鐘車程,尚未下車,便有酒香襲來,人群中立即傳來「酒廠到了」。抬頭一看,夜色中「嶺南酒文化博物館」的霓虹格外醒目。進入一看,卻是「陳太吉酒莊」幾個大字映入眼簾。酒廠負責人介紹說,陳太吉酒莊就是石灣酒廠的前身。早在1895年,陳太吉酒莊的第三代傳人翰林學士陳如岳放弃仕途后,回家鄉潜心釀酒,首創了「肥肉釀浸,缸埕陳藏」的釀酒工藝,并取其名為「玉冰燒」。因其口味具有「玉潔冰清、豉香獨特、醇和細膩、餘味甘爽」的獨特風格,陳太吉酒莊迅速在嶺南名聞遐邇。這是一座精美的室內酒文化博物館,從石灣酒的各個流程進行了介紹,迅速讓參觀者了解了石灣酒的深厚文化底蘊,有想喝下去的冲動。廠方負責人說,如今的石灣酒廠,除了傳承傳統工藝外,還是《豉香型白酒》國家標準起草單位,是傳統、正宗的「豉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石灣」和「陳太吉」是石灣酒廠兩個核心品牌,其中「石灣」是中國馳名商標,而陳太吉品牌自1830年延用至今,并於1951取得註冊。廠方負責人介紹說,石灣酒產品價格實惠,幾十元一瓶,被譽為大眾喝得起的「民間茅台」。「石灣」酒在上世紀50年代就被列為中國名酒系列,經過近200年的積累發展,石灣酒廠的產品已覆蓋國內主要城市和國際有華人聚居的地區。

  赞祖廟古建築保存完好

  當日參觀中,在祖廟最古老的建築正殿(紫霄宮),葉辛向記者表示,像這樣保存完好的古廟在中國并不多見。他說,內地很多地方的古建築在「文革」和「破四舊」時就被毀於一旦,祖廟能保存得如此完好,實在難得。他說這除了與廣東省各級領導重視有關,還得益老百姓也喜愛并保護這些文物。走在祖廟的古建築群,所看到的是一個比一個更老的古建築。在有著300多年歷史的老戲台萬福宮前,工作人員介紹這兒是廣東最老的戲台,也是粵劇起源的老戲台。在老戲台正對面,則是建於明代的老牌坊,由當時的皇帝賜書「聖域」,據稱在他旁邊種植的一棵樹,壽命也超過200年。進入廟里,則有距今保存最完好,也是嶺南最大的銅境,以及各類技術超群的木雕和神像。這些各個時期的作品匯集在不大的古廟里,最古老的則是建於宋朝的正殿。季宇以所在安徽省為例說,徽州古建築之所以保存完好,在於它地處偏遠,處在較為封閉的狀態。而祖廟地處佛山市中心,還能保存如此完好令人意想不到。入夜時分舉辦的秋戲酒禮,在萬福宮上演的粵劇令作家們興致頗高。

  叹武學紮根民間

  記者驚奇發現1957年於香港商報連載的,黃漢熙回憶其父黃飛鴻的口述資料《黃飛鴻師傅師》,被收錄於黃飛鴻紀念館。在紀念館,作家們也了解到,黃飛鴻作為香港影視劇的主角持續了20多年。如今黃飛鴻武學精神還在延續。在紀念館的天井,祖廟黃飛鴻武術團為作家們表演了刀術、棍術、洪拳、工字伏虎拳等項目,肖克凡看完表演,不無感叹地說,尽管天津也有霍元甲精武門,但佛山武學貴在根植於民間,他指著表演完后,還有幾個孩子有板有眼的模仿。記者了解到剛才表演的兩位女生,就是中學生,她們利用周末和假期到武館學習。而在佛山諸如飛鴻道館、洪拳等各類武館就有幾十家,不少學生都利用周末時間學習,還有一些學校也是專門的武術專業學校。

  佛山武學的另一表現方式就是舞獅,2013年上過春晚的黃飛鴻龍獅團為作家們帶來了醒獅表演。舞獅表演不收門票,但是表演過程中,卻與觀眾互動,葉辛高興地參與其間,舞獅者送上「身體健康」的卷軸,葉辛說,這是個好彩頭。

  梁園題字贈四君子詩社

  梁園號稱清朝廣東四大名園之首,昨日作家們來到這里。他們稱赞梁園沒有一味守舊,而是舉辦各類展覽,豐富了梁園的內含。同時,他們也為梁園的人杰不時發出赞叹之聲。一群作家在「雲生結海樓,月下飛天鏡」的對聯下,稱赞好書法,而這里給作家帶來極大興趣的還有在展示的寒香館法帖。

  在梁園,作家們與佛山本土作家進行了互動,在剛揭幕不久的中國詩壇四公子梁園工作室,中國作協委員陳世旭為工作室題寫了「梅蘭竹菊工作室」。

  作家們說,佛山的文化與商業結合不錯,季宇說,佛山舊改項目「嶺南人家」很好處理了發展與保護的矛盾,對全國都具有示範意義。肖克凡說,現在內地不少地方對老城區一拆了之,然后再做假的,這很可笑。嶺南人家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葉辛為此欣然題寫「嶺南人家」相贈。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