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黑龙江 > 本地新闻

哈尔滨:“权力瘦身”的自我革命

2016-04-25
来源:黑龙江日报

哈尔滨市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让人们看到了振兴的曙光,也看到了一个城市励精图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所形成的后发优势。

  统计数字显示:一季度,哈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去年同期下降6.6%转为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1%和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6%。市本级土地出让金收入完成35.2亿元,同比增长82.8%,增收16亿元。数字背后折射的是一个城市涌动的活力和蕴含的能量。在哈尔滨市,市场活力的“加法”、城市竞争力的“乘法”,前提的要素保障是“权力瘦身”的“减法”,是营造亲商安商优良环境的不懈努力。

  (一)

  “企业竞争市场,政府竞争环境,服务就是环境,效能就是效益。”诠释着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理解。

  “这是我的手机号,也是市委、市政府服务投资商的值班电话,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24小时开机。”几乎每次调研,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陈海波都会伸出双手,向企业负责人递上一张名片。这样温暖的场景令许多人记忆深刻、如沐春风。陈海波总是叮嘱干部“要把大家的联系方式都留给企业,让企业在发展中有什么情况,能及时找到我们。”

  2015年,哈市采取了重点企业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分赴包保区、县(市)、重点企业一线,有针对性地对各区、县(市)进行分类指导,督导各区、县(市)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遏制下滑,少降多增,并对包保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不管工作多忙,每周总要拿出一两天时间看项目、访企业、进车间,现场办公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带动下,全市各部门、各区县(市)形成了深入基层、主动服务的浓厚氛围,不仅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产业项目建设解决了实际问题,更促进了哈尔滨经济发展环境的整体优化。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就是抓振兴。管住任性权力,释放市场活力,政企携手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成为经济良性发展的助推器。2015年,哈尔滨市新注册内资企业23668户、外资企业170户,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4%和34.9%。

  (二)

  近日,哈尔滨市“大处室”改革基本完成,38个市直部门单位减少内设处室总计155个,平均精简比例达到了28.13%,处室平均编制数由改革前的6.1个增加到8.4个。从去年12月开始,哈尔滨市政府系统旨在提高行政服务效能的一场自我革命——“大处室”改革在全省率先“亮剑”,在不增加机构、编制、领导职数的前提下,推动政府系统“权力瘦身”。

  “大处室”改革后,除特殊情况外,凡是承担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全部行政审批事权都集中到各委办局专门设立的行政审批办公室,进一步提升了审批效率。哈市建委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王政新告诉记者,“大处室”改革前,与建筑业相关的行政许可有11项,分布在7个处室;改革后,都集中在审批办。在集中审批的同时,行政许可的要件也得到了简化,如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原来需8个要件,现在只需3个要件,其余5个要件改为通过在建委内部传递信息、无偿代办、事后监管等方式解决。

  “大处室”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政府内设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一件事掰开了干、揉碎了管”、“事前审批抢着管、事后监管推着干”和社会反映的“门槛虽然降低、走廊还是太长”等突出问题,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促进了市场松绑和政府行政效能提升,是哈尔滨市对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又一次探索和延伸。

  (三)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围绕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在转变政府职能、创优发展环境上大胆实践,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5年10月8日,全省首张“四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在哈尔滨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工商登记窗口发出。企业只需一次性提交“一照一码”申请材料,手续齐全最快可以当天领到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哈尔滨市率先在全国有立法权的城市中,取消了所有市级自设的行政审批事项。重新编制了覆盖建设项目审批33种情形的27个审批流程,审批时限平均压缩50%,办理最快的“招拍挂”工业仓储类建设项目只需23个工作日、集体土地上公益类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只需19个工作日。

  率先在全省推行权责清单制度。2013年9月,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开展完善“三定”规定、建立部门职责事项清单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职权法定、简政放权、便民高效、权责一致、公开透明”的原则,市、区县(市)同步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 2015年5月和8月,先后将39个部门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部向社会公开,政府事权由10032项减少到4765项,大幅精简了52.5%。

  清理规范审批中介机构。哈尔滨市原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32项,2015年5月以来,通过清理保留151项,取消比例超过三分之一。仅取消“雷击风险评估”一项,就直接为申请人节省办事时间20个工作日。“项目申请报告评审”等5个中介服务事项取消后,建设项目办理立项、选址、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的时间压缩3个多月。同时,对18家承担审批中介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已全部实行脱钩改制,进一步减少了审批猫腻,提高了审批效率。

  (四)

  在近日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府廉政暨政风建设工作大会上,哈市通报20起影响发展环境的问责典型案件,起到了巨大震慑作用。

  哈尔滨市自2012年启动以行政问责、转变作风、优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政风建设年活动,为干部戴上了“紧箍咒”。2012年3月,率先在全省出台实施了行政问责规定,重点整治公务人员违规决策、执行不力、内部监管不到位、行为失范等问题;8月,又出台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规定,建立了企业行政执法检查实行计划、备案、批准、记录等制度;2014年2月,市政府再次印发《行政执法人员六项禁令》,明确对于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相对人办事推诿、刁难,无正当理由拖延办理或者不予办理”等六种行为先予免职,再依程序处理、问责。四年多来,市政府累计查处失职渎职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811起,问责公职人员1431人。在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保障下,广大干部的履职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不仅为企业创造了宽松舒心的发展环境,也聚合了千方百计谋振兴、促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五)

  近日,哈尔滨市政府开展了2016年度企业评议行政执法服务活动。自2012年连续开展以来,今年被评议单位的数量创历次之最。审批确认类、执法监管类、公共服务事业类、公共服务企业类共有103家执法或服务单位被列为评议对象。参评企业数量比历次评议总和还多,达到1721家。首次采取的网上APP评议方式,促使企业的参与度和支持度均大幅提高。企业对政府审批服务类和监督管理类机构的满意度分别为82.59%和82.35%。

  开门抓政风,正成为哈尔滨市一大特色。哈尔滨市聘请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在哈商会协会负责人等作政风监督员、特邀执法监督员,对发现的一些问题和线索,通过交办转办等方式进行严格查办整改。2015年10月16日,媒体公开了哈市企业诉求受理中心联系方式,公开受理企业投诉事项,让企业诉求又多了一道出口。

  春江水暖鸭先知。行政执法部门执法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葵花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国祥评价说:“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热情了许多,办事的节奏快了许多,找茬挑刺的少了许多。”哈尔滨禧龙国际商贸物流园区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庆和说:“企业经营者对于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从害怕到期盼,因为政府部门执法人员已经从事后处罚变为事前服务。” (据黑龙江日报)

[责任编辑:黑龙江管理员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