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开放贵州:加速发展不容缓

2017-03-09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许入介、黄庆松报道:“中央给力,自我发力”。2016年,在国家政策红利下,贵州先后获批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在践行实践的路上,贵州不仅厚植出绿色发展优势,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更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10.5%的强力增速,为“十三五”开局奠定良好的基础。

  “春季攻势”向脱贫攻坚再发力

  2017年春节后第一天,贵州提出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组织发动一场脱贫攻坚的“春季攻势”,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确保贵州贫困人口如期实现脱贫。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现场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上,省委书记陈敏尔说,这场春季攻势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人民打算、共同为小康实干,增加贫困群众获得感。

  贵州各地是集中精力、集中火力,以“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精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精准强化教育扶贫”作为三大攻势重点,以精准为基本攻略,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切实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产业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脱贫退出再精准,提高扶贫脱贫精准度,戮力推动大扶贫向纵深发展。

  正扎实推进易地搬迁扶贫,确保搬迁75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寨3500个,突出抓好产业扶贫。设立全国首支脱贫攻坚投资基金、规模3000亿,其中1200亿元为产业扶贫投资基金,用于支持产业扶贫。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教育精准扶贫。继续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上高中、大学免除学杂费。在66个贫困县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继续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黔医人才计划、千人支医计划,强力推进“百院大战”,深入开展援黔医疗卫生对口帮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组织方式,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创新产销对接机制,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整合用好各类帮扶资源, 推动责任链任务链再精准再夯实。

  深入供给侧改革 推进经济新增点

  “贵州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意见,全力推动三次产业全面转型升级”。开放日上,省长孙志刚对外公布,2016年贵州共出台了62个配套政策文件,明确132项改革重点事项,全年累计为企业降低成本700亿元。提前完成压减粗钢产能220万吨年度任务,关闭煤矿121处,化解过剩产能2107万吨。产业脱贫70万人,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0.8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400亿元、增长30%。

  结合实际,贵州还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稳住经济发展基本面,推动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同时,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全面发展。

  与此,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做强重点开放平台,深化对外合作。以产业合作为纽带,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结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补短板、扩投资、促消费,加快培育“三农”、扶贫等领域新的增长点。抓紧抓实大数据、“互联网+”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领域更多增长点,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

  县域观察——

  施秉:力拔山兮迎全域“蝶变”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国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而贵州,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人以上,占全国计划指数10%。与此,20个贫困县、90个贫困乡镇摘帽,2300个贫困村将退出。

  施秉,作为20个即将脱贫县的重要一员,全县上下正全力以赴扎实有力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以“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斗志,全面打响新一轮脱贫攻坚战。

  同时,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发展定位,按照“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五年新跨越”总路径,抓好大扶贫、大旅游、大数据三大战略行动,打好旅游发展、城镇建设、高效农业、新型工业、民生事业“五大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施秉、打造“水墨云山·中国施秉”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联动聚力 发挥脱贫攻坚叠加效应

  “对施秉而言,全省发动的脱贫攻坚强劲‘春季攻势’,不仅让信心提振,更是阶段性考验”。县委书记肖俊说,今年全县计划实现脱贫人口2.2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并在巩固4个“减贫摘帽”乡镇脱贫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标准“实现减贫摘帽”,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以下。

  数据实施的背后,是挑战,更是责任与担当。

  在农村,致贫原因很多,靠“一招就灵”的办法很难奏效。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施秉正因地制宜,通过从产业主攻、异地搬迁、教育医疗、社会兜底、基础建设、文卫科教等方面来积极支持、重点扶持,合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新路径,释放叠加效应。

施秉虫草鸡养殖

  “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在施秉县双井镇黄琴村高甸一组,记者看到村民龙健一家正在山坡上喂养虫草鸡。他告诉记者,自家是一家6口典型的贫困户,2012年以前,全靠在外务工补贴家用,但仅12000元的年收入,生活仍入不敷出。去年,得知县里发展“虫草鸡”产业,在县及驻村单位的帮扶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保价回购、统一品牌销售,年收入近50000元,人均8000元以上。不但把家里房子装修了,还添置了新家电。

  这就是精准产业给贫困户带来的切身变化。从贫困到减贫再到小康,尝到甜头的龙健一家,今年计划还要壮大发展规模,增加一倍的虫草鸡养殖量。

  “目前,高甸一组已有50户贫困户参与了合作社养殖了虫草鸡,每户每年政府提供不少于2000元帮扶创业启动资金”。双井镇扶贫站潘站长告诉记者,按县里的计划,已在南部双井、杨柳塘、马号三个镇打造了“虫草鸡养殖产业示范带”,真正让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借力脱贫、互助脱贫”。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脱贫不是为了一时摘帽,而是要实现稳定脱贫。审时度势,在发展太子参、宽叶、缬草、天麻、白芨等中药材、优质烤烟、精品水果和虫草鸡养殖的同时,施秉同步抓好电商产业、乡村旅游产业、生态林业产业的纵深推进与深度融合。

  积极探索实践“三变改革”和“五融五帮”,先后打造了“合作社+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农户”、“党支部抱团+企业+贫困户”、“公司抱团+企业+贫困户”等多种扶贫开发利益联结模式,开创精准扶贫新模式,通过入股“农商行”、入股“乡村旅游客栈”、入股“扶投公司”3种方式来按比例分红,增加贫困户固定收入。

  进一步推广望城村“双万计划”经验模式,抓住被列为“全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县”的机遇,整合资金,通过入股企业和信用社、修建停车场等方式发展集体经济和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大力实施“特惠贷”工程,对9100多户贫困户的信息建档,8090户进行了授信,已获得贷款支持的贫困户2150户,发放贷款7600万元,预计到2020年贷款发放将达到1.5亿元,助力大扶贫战略工程推进。

  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原则,深入推进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有针对的让贫困群众祛贫根。

  切实把“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按照普及型、提升型和精品型建设标准,整合资金投资8亿分类推进8个乡镇、16个行政村、45个村寨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让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联线成面、融合发展,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发展态势。

  补短板做长板 “施秉+”在行动

  “打破才能得生机,施秉谋篇新布局,既要因地制宜补短板又要因势利导做长板”。肖俊表示,未来五年是施秉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时期,也是营造新优势、再创新辉煌、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全县将按照“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的主基调,积极融入黔东,做出特色,更加突出自然生态优势和城景融合优势,做大做强旅游、生态、农业三块“长板”,补齐补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预计在涉农、工业、旅游、城镇建设、交通、水利、通信等重点领域,完成450亿投资。

  坚持走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大力发展以“四个一”工程为核心的“三种一养”产业,把施秉建成全省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力争实现虫草鸡养殖1000万羽以上、精品水果种植达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保持在10万亩以上、烤烟产量稳定在10万担左右,新增农业产业化企业20户,每个乡镇都有2个以上主导产业。

  积极打造北部公路沿线产业带和南部经济走廊,构建“北部带南部、南北齐发展”的“一带一廊”产业格局。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认证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唱响“生态施秉、绿色施秉、有机施秉”品牌。推进“农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让群众分享农业旅游经济的红利,实现生态美、产业旺、百姓富的统一。

  推进传统工业新型化、绿色化发展,把工业园区作为工业经济的核心区,辐射带动新型工业产业带,重点围绕大健康产业和大数据产业开展招商,把新红大健康产业园建成大健康产业的样板。同时,加快“智慧施秉”建设,打造“云上施秉”品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将桃子湾工业园区打造成施秉大数据信息服务中心和现代物流产业园。力争到2021年,全县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00户,园区工业总产值实现60亿元。

  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打造“15分钟城镇社区健康服务圈”和“30分钟农村健康服务圈”。

  围绕“以旅游业为主导,一业带多业”的发展导向,立足云台山、杉木河和氵舞阳河核心景区资源,实施“旅游+特色城镇”“旅游+美丽乡村”“旅游+新型工业”“旅游+脱贫攻坚”等诸多新元素的“施秉+”行动计划,打造全景式、全季节、全产业、全社会、全方位的全域旅游体系。坚持走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村社园统筹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实施好“基础设施、景区品质、旅游业态、品牌营销、行业管理”五大工程,推进旅游业提档升级。

  按照“一镇一特色”的思路,建设牛大场“中国太子参药谷”、双井“民俗百节之乡”、杨柳塘“刻道文化小镇”、马号“民族风情小镇”、白垛“休闲避暑之都”、甘溪“乡村旅游乐园”、马溪“森林养心圣地”,全力构建县城带动、城乡互动、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构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山水生态休闲施秉。

  链接——

  高碑:正在进行的乡村“变形记”

  来到距施秉县城仅14公里的国家一类贫困村——高碑。第一眼,映入记者眼帘的不是泥泞的乡间小道,破落的农家小院,废弃的圈舍栅栏,而是群山环绕、碧水映衬的山水美境。

山水环绕的施秉高碑

  感官所闻,认为高碑与一类贫困村的定义完全格格不入。中投公司派驻施秉高碑村的第一书记王本东告诉记者,这就是县委、政府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的真实写照,而这仅是高碑新征程的一个起点。

  王本东说,高碑基础薄、条件差,少数民族多,外出打工者多,在外定居多,留守老人和儿童多,没有产业发展带头人、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决策如何更好地“脱贫摘帽”就显得尤为重要。

  “立足资源禀赋,精准且有针对性的实施帮扶,让贫困户真正变“输血”为“造血”,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县委、政府的决策引导下,高碑多方聚力实施产业扶贫和电商扶贫,培养“造血”能力,利用省上发展村集体经济帮扶资金100万元,建成1座具“造血功能”的农副产品加工厂,成立了高碑生态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青山茶叶合作社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毛栗坪、王家山和张家山先后建立300亩板栗、300亩茶园和300亩精品水果基地。

  目前,产业种植可带动周边贫困户125人就业待茶树长成后,能带动本村73户贫困户297人年增收1400余元。而集体合作社100万元销往上海、北京的订单合同已开始执行,为村集体合作社带来32万纯利。建立的“高碑农家店”的网上销售平台,可让当地农副产品年销售达1235批次18万余元,带动26户109人年增收800元。

  与此,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按照高碑村脱贫发展思路,高碑要唱好旅游扶贫大戏,利用傍依高碑湖“湖光山色映高碑、渔舟唱晚苗风情”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客栈和农家乐,营造“快进慢游”旅游发展体系,发展农家体验式休闲旅游。

  如今,高碑湖北岸从铁索桥到孙家寨2.5公里路段已经铺上沥青建成柏油路,南岸2公里路段也正在建设中;何家院文化广场已经完工投入使用;沿湖四个村寨木屋已经全部翻新,90%的砖木混合结构房已经改造完毕;90%的庭院完成了地砖铺设和栅栏安装。

  一个山清水秀、碧波荡漾、苗族风情浓郁的新高碑已然成型,其发展山地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底气更足了,能力更强了。

  顺势而为,施秉县主政领导还顶层设计创新扶贫载体,采取乡村旅游扶贫与农家旅馆相结合、乡村旅游扶贫与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乡村旅游扶贫与农村电商相结合的方式,将高碑、望城两村联动打造成集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农耕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农文旅于一体的扶贫综合产业园区,将惠及1100户,实现4500人脱贫。

  记者手记——

  静候,新一轮“贵州加速度”

  “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当前,贵州扶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号角已经吹响,唯有把扶贫开发作为最重要的担当,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才能冲破贫困的桎梏,撕掉贫困的标签。

  贵州脱贫没有“选择题”,只有“必答题”。只有用制度建设点燃激情,用事业凝聚人心,用正气提升志气,才能激发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积极并主动的以目标最大化来提高效能最大化。

  “做好指挥官,当好战斗员,跑出加速度。”在脱贫攻坚与同步小康的发展道路上,贵州各级层层发力,精准落实,责任到位,正进行着一场“真枪实弹”的“大考验”。而这个过程就如化蛹成蝶,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但只要勇往直前闯过关口,就行稳致远,华丽转型。

  静候,新一轮“贵州加速度”的精彩展现!

[责任编辑:肖静文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