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本地新闻

開放貴州:加速發展不容緩

2017-03-10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許入介、黃慶松報道:「中央給力,自我發力」。2016年,在國家政策紅利下,貴州先后獲批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貴州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在踐行實踐的路上,貴州不僅厚植出綠色發展優勢,讓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2%;更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10.5%的強力增速,為「十三五」開局奠定良好的基礎。

  「春季攻勢」向脫貧攻堅再發力

  2017年春節后第一天,貴州提出要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主線,組織發動一場脫貧攻堅的「春季攻勢」,確保今年脫貧攻堅再戰告捷,確保貴州貧睏人口如期實現脫貧。

  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團組開放日上,省委書記陳敏爾說,這場春季攻勢就是要堅持一切為人民打算、共同為小康實干,增加貧困群眾獲得感。

  貴州各地是集中精力、集中火力,以「精準實施產業扶貧、精準實施易地搬遷扶貧、精準強化教育扶貧」作為三大攻勢重點,以精準為基本攻略,以問題和項目為導向,切實做到扶貧對象再精準、扶貧產業再精準、扶貧方式再精準、扶貧成效再精準、脫貧退出再精準,提高扶貧脫貧精準度,戮力推動大扶貧向縱深發展。

  正紮實推進易地搬遷扶貧,確保搬遷75萬人、整體搬遷自然村寨3500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設立全國首隻脫貧攻堅投資基金、規模3000億,其中1200億元為產業扶貧投資基金,用於支持產業扶貧。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於教育精準扶貧。繼續對建檔立卡農村貧困家庭學生上高中、大學免除學雜費。在66個貧困縣實施農村學前教育兒童營養改善計劃。繼續深入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三年提升計劃、黔醫人才計劃、千人支醫計劃,強力推進「百院大戰」,深入開展援黔醫療衛生對口幫扶,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組織方式,大力推進「三變」改革,大力開拓農產品市場,創新產銷對接機制,建立穩定銷售渠道。整合用好各類幫扶資源,推動責任鏈任務鏈再精準再夯實。

  深入供給側改革 推進經濟新增點

  「貴州率先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意見,全力推動三次產業全面轉型升級」。開放日上,省長孫志剛對外公布,2016年貴州共出台了62個配套政策文件,明確132項改革重點事項,全年累計為企業降低成本700億元。提前完成壓減粗鋼產能220萬噸年度任務,關閉煤礦121處,化解過剩產能2107萬噸。產業脫貧70萬人,全年減少貧困人口120.8萬人。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9%。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400億元、增長30%。

  結合實際,貴州還將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穩住經濟發展基本面,推動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同時,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引領全面發展。

  與此,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量效益,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8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做強重點開放平台,深化對外合作。以產業合作為紐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區等區域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結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補短板、擴投資、促消費,加快培育「三農」、扶貧等領域新的增長點。抓緊抓實大數據、「互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培育新興產業領域更多增長點,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努力實現彎道取直、后發趕超。

  施秉:力拔山兮迎全域「蝶變」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全國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而貴州,今年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萬人以上,占全國計劃指數10%。與此,20個貧困縣、90個貧困鄉鎮摘帽,2300個貧困村將退出。

  施秉,作為20個即將脫貧縣的重要一員,全縣上下正全力以赴紮實有力推進大扶貧戰略行動,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斗志,全面打響新一輪脫貧攻堅戰。

  同時,圍繞「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和「全域旅游示範區」發展定位,按照「一年一變化、三年大變化、五年新跨越」總路徑,抓好大扶貧、大旅游、大數據三大戰略行動,打好旅游發展、城鎮建設、高效農業、新型工業、民生事業「五大攻堅戰」,為全面建成小康施秉、打造「水墨雲山中國施秉」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聯動聚力 發揮脫貧攻堅疊加效應

  「對施秉而言,全省發動的脫貧攻堅強勁『春季攻勢』,不僅讓信心提振,更是階段性考驗」。縣委書記肖俊說,今年全縣計劃實現脫貧人口2.2萬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并在鞏固4個「減貧摘帽」鄉鎮脫貧成果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標準「實現減貧摘帽」,將貧困發生率下降到3%以下。

  數據實施的背后,是挑戰,更是責任與擔當。

  在農村,致貧原因很多,靠「一招就靈」的辦法很難奏效。開對「藥方」,才能拔掉「窮根」。施秉正因地制宜,通過從產業主攻、异地搬遷、教育醫療、社會兜底、基礎建設、文衛科教等方面來積極支持、重點扶持,合力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釋放疊加效應。

  「要脫貧也要致富,產業扶貧至關重要」。在施秉縣雙井鎮黃琴村高甸一組,記者看到村民龍健一家正在山坡上喂養蟲草鸡。他告訴記者,自家是一家6口典型的貧困戶,2012年以前,全靠在外務工補貼家用,但僅12000元的年收入,生活仍入不敷出。去年,得知縣里發展「蟲草鸡」產業,在縣及駐村單位的幫扶下,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統一種苗、統一飼料、統一技術管理、統一保價回購、統一品牌銷售,年收入近50000元,人均8000元以上。不但把家里房子裝修了,還添置了新家電。

  這就是精準產業給貧困戶帶來的切身變化。從貧困到減貧再到小康,嘗到甜頭的龍健一家,今年計劃還要壯大發展規模,增加一倍的蟲草鸡養殖量。

  「目前,高甸一組已有50戶貧困戶參與了合作社養殖了蟲草鸡,每戶每年政府提供不少於2000元幫扶創業啟動資金」。雙井鎮扶貧站潘站長告訴記者,按縣里的計劃,已在南部雙井、楊柳塘、馬號三個鎮打造了「蟲草鸡養殖產業示範帶」,真正讓貧困群眾「抱團發展、借力脫貧、互助脫貧」。

  滴水不成海,獨木難成林。脫貧不是為了一時摘帽,而是要實現穩定脫貧。審時度勢,在發展太子參、寬葉、纈草、天麻、白芨等中藥材、優質烤烟、精品水果和蟲草鸡養殖的同時,施秉同步抓好電商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林業產業的縱深推進與深度融合。

  積極探索實踐「三變改革」和「五融五幫」,先后打造了「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農戶」、「黨支部抱團+企業+貧困戶」、「公司抱團+企業+貧困戶」等多種扶貧開發利益聯結模式。開創了精準扶貧新方式,通過入股「農商行」、入股「鄉村旅游客棧」、入股「扶投公司」3種方式來按比例分紅,增加貧困戶固定收入。

  進一步推廣望城村「雙萬計劃」經驗模式,抓住被列為「全省村級集體經濟試點縣」的機遇,整合資金,通過入股企業和信用社、修建停車場等方式發展集體經濟和帶動貧困群眾致富。大力實施「特惠貸」工程,對9100多戶貧困戶的信息建檔,8090戶進行了授信,已穫得貸款支持的貧困戶2150戶,發放貸款7600萬元,預計到2020年貸款發放將達到1.5億元,助力大扶貧戰略工程推進。

  按照發展生產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五個一批」原則,深入推進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六個精準」,有針對的讓貧困群眾祛貧根。

  切實把「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作為統籌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按照普及型、提升型和精品型建設標準,整合資金投資8億分類推進8個鄉鎮、16個行政村、45個村寨「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讓美麗鄉村串點成線、聯線成面、融合發展,實現生態美、產業強、百姓富的發展態勢。

  補短板做長板「施秉+」在行動

  「打破才能得生機,施秉謀篇新布局,既要因地制宜補短板又要因勢利導做長板」。肖俊表示,未來5年是施秉大投入、大建設、大發展、大跨越的時期,也是營造新優勢、再創新輝煌、實現新跨越的關鍵時期。

  全縣將按照「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新跨越」的主基調,積極融入黔東,做出特色,更加突出自然生態優勢和城景融合優勢,做大做強旅游、生態、農業三塊「長板」,補齊補全脫貧攻堅、基礎設施、教育醫療事業三塊「短板」。預計在涉農、工業、旅游、城鎮建設、交通、水利、通信等重點領域,完成450億投資。

  堅持走現代山地高效農業發展新路,大力發展以「四個一」工程為核心的「三種一養」產業,把施秉建成全省高效農業示範區和全省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力爭實現蟲草鸡養殖1000萬羽以上、精品水果種植達10萬畝以上、中藥材種植保持在10萬畝以上、烤烟產量穩定在10萬擔左右,新增農業產業化企業20戶,每個鄉鎮都有2個以上主導產業。

  積極打造北部公路沿線產業帶和南部經濟走廊,構建「北部帶南部、南北齊發展」的「一帶一廊」產業格局。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健康食品、有機認證農產品和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唱響「生態施秉、綠色施秉、有機施秉」品牌。推進「農文旅體」融合發展,打造一批特色休镕度假旅游產品,讓群眾分享農業旅游經濟的紅利,實現生態美、產業旺、百姓富的統一。

  推進傳統工業新型化、綠色化發展,把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經濟的核心區,輻射帶動新型工業產業帶,重點圍繞大健康產業和大數據產業開展招商,把新紅大健康產業園建成大健康產業的樣板。同時,加快「智慧施秉」建設,打造「雲上施秉」品牌。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建設,將桃子灣工業園區打造成施秉大數據信息服務中心和現代物流產業園。力爭到2021年,全縣新增各類市場主體1000戶,園區工業總產值實現60億元。

  進一步優化發展軟環境,把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教育人才引進力度。重視衛生事業發展,打造「15分鐘城鎮社區健康服務圈」和「30分鐘農村健康服務圈」。

  圍繞「以旅游業為主導,一業帶多業」的發展導向,立足雲台山、杉木河和

  高碑:正在進行的鄉村「變形記」

  來到距施秉縣城僅14公里的國家一類貧困村--高碑。第一眼,映入記者眼簾的不是泥泞的鄉間小道,破落的農家小院,廢弃的圈舍柵欄,而是群山環繞、碧水映襯的山水美境。

  感官所聞,認為高碑與一類貧困村的定義完全格格不入。中投公司派駐施秉高碑村的第一書記王本東「解釋」,這就是縣委、政府對「四在農家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的真實寫照,而這僅是高碑新征程的一個起點。

  王本東說,高碑基礎薄、條件差,少數民族多,外出打工者多,在外定居多,留守老人和兒童多,沒有產業發展帶頭人、集體經濟和特色產業,決策如何更好地「脫貧摘帽」就顯得尤為重要。

  「立足資源稟賦,精準且有針對性的實施幫扶,讓貧困戶真正變『輸血』為『造血』,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在縣委、政府的決策引導下,高碑多方聚力實施產業扶貧和電商扶貧,培養「造血」能力,利用省上發展村集體經濟幫扶資金100萬元,建成1座具「造血功能」的農副產品加工廠,成立了高碑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青山茶葉合作社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在毛栗坪、王家山和張家山先后建立300畝板栗、300畝茶園和300畝精品水果基地。

  目前,產業種植可帶動周邊貧困戶125人就業待茶樹長成后,能帶動本村73戶貧困戶297人年增收1400餘元。而集體合作社100萬元銷往上海、北京的訂單合同已開始執行,為村集體合作社帶來32萬純利。建立的「高碑農家店」的網上銷售平台,可讓當地農副產品年銷售達1235批次18萬餘元,帶動26戶109人年增收800元。

  與此,實施美麗鄉村建設,按照高碑村脫貧發展思路,高碑要唱好旅游扶貧大戲,利用傍依高碑湖「湖光山色映高碑、漁舟唱晚苗風情」的自然優勢,大力發展鄉村客棧和農家樂,營造「快進慢游」旅游發展體系,發展農家體驗式休镕旅游。

  如今,高碑湖北岸從鐵索橋到孫家寨2.5公里路段已經鋪上瀝青建成柏油路,南岸2公里路段也正在建設中;何家院文化廣場已經完工投入使用;沿湖4個村寨木屋已經全部翻新,90%的磚木混合結構房已經改造完畢;90%的庭院完成了地磚鋪設和柵欄安裝。

  一個山清水秀、碧波蕩漾、苗族風情濃郁的新高碑已然成型,其發展山地旅游和農家樂實現脫貧奔小康的底氣更足了,能力更強了。

  順勢而為,施秉縣主政領導還頂層設計創新扶貧載體,采取鄉村旅游扶貧與農家旅館相結合、鄉村旅游扶貧與村級集體經濟相結合、鄉村旅游扶貧與農村電商相結合的方式,將高碑、望城兩村聯動打造成集現代休镕觀光農業、農耕文化體驗、休镕度假農文旅於一體的扶貧綜合產業園區,將惠及1100戶,實現4500人脫貧。

  記者手記

  靜候,新一輪「貴州加速度」

  「千古風流在擔當,萬里功名須躬行」。目前,貴州扶貧攻堅決戰決勝的號角已經吹響,惟有把扶貧開發作為最重要的擔當,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才能冲破貧困的桎梏,撕掉貧困的標簽。

  貴州脫貧沒有「選擇題」,只有「必答題」。只有用制度建設點燃激情,用事業凝聚人心,用正氣提升志氣,才能激發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積極并主動地以目標最大化來提高效能最大化。

  「做好指揮官,當好戰斗員,跑出加速度。」在脫貧攻堅與同步小康的發展道路上,貴州各級層層發力,精準落實,責任到位,正進行著一場「真槍實彈」的「大考驗」。而這個過程就如化蛹成蝶,既充滿希望又伴隨陣痛。但只要勇往直前闖過關口,就行穩致遠,華麗轉型。

  靜候,新一輪「貴州加速度」的精彩展現!

[责任编辑:许淼祥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