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瑞金市葉坪鄉黃沙村華屋小組村貌新景。(資料圖)
江西贛州貧困發生率由26.7%下降到5.7%——
五年振興 老區蝶變(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報南昌8月5日電 (記者吳齊強、魏本貌)“東風化雨山山翠 政策歸心處處春”,門口的對聯,道出了古嶂村民溫章喜的心聲。古嶂是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的一個偏遠小山村,5年前,全村133戶大部分住在土坯房里。2012年6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縣里隨之啟動了古嶂片區整村移民搬遷工作。2015年,古嶂村第一批村民喬遷新居,溫章喜家便是其中一戶。經扶貧工作組聯系,他進入生豬養殖場上班,每月工資3600元,實現脫貧。
“以背水一戰的決心、‘繡花’的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更實更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不讓一個貧困老鄉掉隊!”5年來,贛州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突出產業扶貧,通過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扶持一筆資金、健全一套服務體系“五個一機制”,實施種養、旅游、電商、光伏等產業扶貧項目,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進入產業鏈,帶動了51.4%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與此同時,贛州抓實兜底保障這條底線,在已有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基礎上,由財政出資為貧困戶購買疾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構筑起健康扶貧的“四道保障線”,使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負醫療費用降至10%以內,有效遏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一手抓脫貧攻堅,一手抓經濟發展。贛州圍繞建設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加快產業創新升級步伐,走出產業振興的新路子,培育振興發展的新動能。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現代家居城、中國稀金谷、青峰藥谷、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兩城兩谷一帶”等一大批項目快速推進。
贛州孚能科技研發的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居世界動力鋰電行業前列,公司產品供不應求。“為孚能科技配套的上下游企業,紛紛來贛州投資設廠,成為贛州加快振興發展的新動能。”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王瑀博士說。
五年振興發展,催生老區蝶變:贛南近300萬農民告別土坯房,151.74萬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6.7%下降到5.7%;財政總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實現翻番;贛州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500億元。
振興發展中期目標如期實現
贛南 老區人新生活(打贏脫貧攻堅戰)
不久前,江西贛州港迎來從俄羅斯返程的中歐班列,同時首次開行前往吉爾吉斯斯坦的中亞班列。依托贛州港,贛南老區連接“一帶一路”,贛州市南康區的家具產業真正實現“買全球、賣全球”,成為我國進口木材和出口家具重要集散地之一。
贛州港與南康家具產業的快速發展,都源于5年前《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若干意見》)的出臺實施。5年來,《若干意見》政策紅利加速釋放,贛州廣大干部群眾以思想的解放引領作風的變革、行動的突圍,振興發展中期目標如期實現,贛南處處新氣象。
抓實脫貧攻堅,老區人民過上幸福新生活
贛州把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放在振興發展的首要位置,將國家扶持資源用在刀刃上。財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財力的近八成用于改善民生,5年來共投入民生類財政資金1700億元,民生類支出年均增長26.6%。
脫貧攻堅,是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抓好脫貧攻堅是重大政治任務,我們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以背水一戰的決心、‘繡花’的功夫,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做得更實更細,確保如期實現脫貧目標,不讓一個貧困老鄉掉隊。”江西省委常委、贛州市委書記李炳軍說。5年來,全市共有151.74萬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6.7%下降到5.7%。
緊扣產業扶貧這個關鍵,贛州通過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建立一套利益聯結機制、扶持一筆資金、健全一套服務體系“五個一機制”,實施種植、養殖、旅游、電商等產業扶貧項目,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進入產業鏈,帶動了51.4%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
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宜商則商,贛州堅持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產業。連日來,崇義縣上堡鄉正井村村民沈斌忙得不亦樂乎。他白天為前來觀光的游客帶路,晚上和家人一起做農家飯,招待各方游客。他說,在這里生活了30多年,過去只知道種地產糧,現在沾了梯田的光,每年為游客提供食宿服務,就能獲得一筆不少的收入。在崇義,像沈斌這樣靠提供旅游服務增加收入的農民還不少,旅游產業為當地農民致富打開了一扇嶄新的門。
“沒有黨的好政策,哪有今天的好日子?”在寬敞明亮的小樓里,今年47歲的瑞金市澤覃鄉光輝村村民楊小琴感慨萬千。5年前,一家4口人住在僅28平方米的破舊土坯房里,自己患有尿毒癥,主要靠低保救助和丈夫打小工糊口,兒子上大學又欠下1萬多元外債。貧病交加,讓她一度失去信心。幸運的是,靠著好政策,楊小琴不僅獲助治病,還圓了安居夢。
贛州堅守兜底保障這條底線,對于像楊小琴這樣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全部納入低保和五保保障范圍,在已有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的基礎上,由財政出資為貧困戶購買疾病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構筑起健康扶貧“四道保障線”,使貧困人口住院個人自負醫療費用降至10%以內,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與此同時,贛州大力實施移民搬遷,幫助近20萬人挪離“窮窩”;新建農村保障房8680多套,讓建不起房的特困群眾住上了新房。
改進工作作風,迸發攻堅前行新活力
如何進一步理清思路,加快推進振興發展?2015年10月,贛州市委主要領導率領黨政代表團一行57人南下廣州、深圳、韶關、河源四地學習考察,5天走遍30多個考察點,把先進的發展理念和可借鑒的成功經驗帶回來,在全市上下掀起了新一輪解放思想的頭腦風暴。
贛州市委提出,要突出打好主攻工業、精準扶貧、新型城鎮化、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六大攻堅戰。隨后制定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見》《推進干事創業實行容錯減責免責的辦法》《領導干部“為官不為”問責辦法》三個規范性文件,為推進振興發展提供堅強保障,一場以改作風、提效率為主要內容的“效能風暴”迅速掀起。
過去,說起贛州“三南”,搖頭者居多。“三南”指的是贛州最南部的定南、龍南、全南三個縣。為何搖頭?窮!
往昔,定南人紛紛南下廣東務工掙錢;如今,廣東人來定南購房、投資創業的絡繹不絕。據不完全統計,前來定南創業定居的廣東人已有近兩萬。
隔壁的龍南縣,基層干部們發展的緊迫感、變管理為服務的意識越發強烈。“項目完成后,我們會將梅州、深圳、東莞三個工廠整體轉移到龍南,并設立龍南總部。”江西志浩電子負責人陳文淵介紹,公司之所以搬到龍南,不僅因為這里的成本下降,更看中干部的服務意識。
龍南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龍南縣委書記繆蘭英說,對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問題,龍南創新機制實行分級處理;單靠掛點服務單位難以協調解決的難題,由經開區和縣領導現場辦公,“一事一議”進行破解。
贛州各地、各部門紛紛拿出過硬舉措、務實作風,不斷優化環境,推動振興發展。蓉江新區是贛州新設的城市新區,為了讓區內市場主體盡快拿到營業執照,區工商局辦證服務窗口從籌辦到開始受理業務僅用了短短3天;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項目從啟動規劃到昶洧新能源汽車、山東凱馬汽車等大型企業入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5年來,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重大平臺建設快速推進、密集落地。龍南、瑞金經開區及贛州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園區,贛州綜合保稅區、進境木材國檢監管區建成運行,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全國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范地、瑞(金)興(國)于(都)經濟振興試驗區加快實施,“老區中的特區”優勢進一步凸顯,贛州成為江西乃至全國擁有國家級平臺最多的設區市之一。
踐行新發展理念,培育振興發展新動能
從事稀土行業上游分離加工30多年的民營企業家劉春靈,幾年前開始思考如何轉型。
經過多次調研考察,劉春靈投入資金研發數碼變頻燃氣發電機。“產品核心競爭力包括永磁電機、變頻技術等,稀土應用與永磁電機制造密切相關。”劉春靈介紹,兩年前贛州致力打造“中國稀金谷”后,永磁伺服電機、智能制造設備等項目不斷聚集,為企業制造新產品提供了良好的配套環境。
贛州素有“稀土王國”“世界鎢都”美稱,是國內最大的稀土、鎢產品加工基地,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鎢產自贛州。以往,稀有金屬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企業產品多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借鑒美國硅谷模式,贛州策應稀土稀有金屬轉型升級發展需要,強調創新發展,通過匯聚產業、研發、人才、金融、信息等五大要素,全力打造中國稀土稀有金屬產業集聚區。
目前,工信部已同意將“中國稀金谷”建設列入“中國制造2025”重大項目庫,科技部將贛州稀土、鎢新材料應用產業發展納入“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國家級離子型稀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落戶贛州。
贛州圍繞建設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加快產業創新升級步伐,走出產業振興新路子,培育振興發展新動能。贛州新能源汽車科技城、現代家居城、中國稀金谷、青峰藥谷、贛粵電子信息產業帶“兩城兩谷一帶”規劃建設快速推進,一批龍頭企業快速成長。
一個充滿發展活力的贛州正快步走來。目前,贛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有1533戶,比2011年增加751戶;稀土鎢、家具產業集群年產值突破千億元。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3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超過4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