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法務”讓百姓盡享法治紅利

2018-01-10
來源:江西日報

  編者按:

  法治領域的改革,既關乎公平正義,又連着便民利民。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這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代法治建設的基本方略。

  去年以來,江西省圍繞法治惠民這一主線,在執法司法各個環節進行了各具特色的改革創新,着力解決群眾身邊的服務不優、辦事不快、執法不力等法治建設短板問題,將一項項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法治實事項目變成現實,讓改革的節奏與民聲期許同頻共振,讓法治更有“溫度”、幸福更有“質”感。

  本報今日起推出“法治里的民生溫度”系列報道,聚焦法治領域改革的最新進展,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楊 靜

  1月8日,為欠薪而煩惱的南昌縣南新鄉的農民工陳志強登錄“江西法律服務掌上通”APP,輸入身份證、綁定手機號,點擊想要諮詢的問題,一鍵發送;半分鐘內,系統推薦的法律援助律师QQ頭像閃動,雙方開始視頻諮詢法律服務。13分鐘后,諮詢結束,陳志強得到滿意答復,並為律师打分。整個過程在線上完成,簡單而便捷。

  與此同時,在300公里外的石城縣小松鎮,一場林權糾紛正在激烈辯論中,縣林業局的專家通過位于縣城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視頻系統“面對面”答疑解惑,一番陳述、調解之后,當事人心服口服,糾紛化于無形。

  這些都是江西公共法律服務邁上“云端”所带來的新變化。

  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江西的公共法律服務先天不足,老百姓常常面臨因法律資源分布不均而導致的“找律师難”、法律服務渠道不完善而造成的“訴訟難”、法律援助體系不到位而形成的“賠償難”。2016年起,江西省充分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將全省數萬名法律服務專業人才信息匯聚在一起,打造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省級“法務云”平台——12348江西法網,為老百姓提供最普惠、最便捷、零距離的“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

  點擊平台首頁的法律服務電子地圖,全省420家律师事務所、112家公證處、111家法律援助中心、198家司法鑒定中心、2154家人民調解委員會、23429名法律服務人員相關信息一目了然。平台設置的法律援助、律师服務、公證服務、司法鑒定、人民調解、司法考試等十個板塊,幾乎涵蓋了司法行政系統的所有業務范圍。

  要能快速“找”,更要方便“辦”。平台借鑒電商的O2O概念,將線上線下打通,實現網上諮詢、預約、申辦,網下溝通、服務、取證,構建起一個實體平台縱向貫穿、云平台橫向勾連的立體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省司法廳信息中心主任熊志明把平台形象地比喻為“公共法律服務超市”,“司法行政機關是‘店主’,全省所有法律服務機構和從業者是‘客服’,老百姓則是享受法律服務的‘買家’。我們的目標,就是能‘不推一扇門、不見一個人、辦成所有事’。”熊志明說。

  當公共法律服務插上了信息化翅膀,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再也不是口號。統計數據顯示,江西公共法律服務云平台運行一年多來,累計向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服務20.87萬件,專業化的法律服務源源不斷地“零距離”輸送至群眾手中。

  變化不止于此。在大數據支撐下,“云平台”同時又成為反映民生民意的“直通車”、服務党委政府決策的“數據庫”。借助平台,各司法行政機關、司法所、人民調解組織對轄區內的矛盾糾紛類型、數量、調解結果實時了解,進而梳理、研究矛盾糾紛的特點、規律、成因和預防措施,促使司法行政服務從“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轉變。

  “党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省司法廳廳長沙聞麟告訴記者,“法務云”平台有效解決了法律服務資源分布不均、“最后一公里”難以打通、老百姓找律师難等老大難題,“讓城鄉居民能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的美好願景正在變成現實。

  延伸:

  目前,全省已有7個設區市、95個縣(市、區)、1100個鄉鎮(街道)建成了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12348”法律服務熱線平台設置坐席488個,累計受理群眾法律訴求電話167.57萬個。2018年,江西省將繼續推進法律服務中心實體平台建設,將平台推進到全省所有鄉鎮,同時,進一步完善全省公共法律服務網上平台,讓人民群眾足不出戶就可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務。

[責任編輯:蔣璐 ]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