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選手們騎行在風景優美的瑤里梅岭古村賽道上。本報記者 楊繼紅攝
藍眼睛,金頭發,高鼻梁,多膚色,多語種……作為國際公路自行車大賽,環鄱賽一直保持着這樣的“國際特征”。而作為不斷“成長中”的賽事,環鄱賽走到今天的第八屆,細心的人們會發現,它在賽事運行上與國際接軌又“跨”了一大步,有了更加明顯的“國際范”。
往屆環鄱賽,每一個賽站的比賽結束之后,大家只能拿到賽站個人最好成績,賽站的大中華最好成績,還有“沖刺王”“爬坡王”等擁有“頭銜”的車手的數據。今年記者注意到,第八屆環鄱賽九江武寧站、南昌高新站、景德鎮浮梁瑤里站的賽事一結束,即時的成績公告欄中多了一欄“團體總成績”排名,這是過去所沒有的。據第八屆環鄱賽執行委員會副秘書長、大賽總監李志強介紹,為了更好地對接國際自行車聯盟的標准,今年的環鄱賽有了多項突破,每站統計團體總分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國內環賽中的“第一家”。如何實現這一創新舉措呢?李志強告訴記者,今年的賽事計時系統有了大幅提升,賽事設施設備進一步更新。與此同時,較上屆增加了1/3的裁判人員和相關保障車輛。環鄱賽綜合實力的提升,使“團體總成績”得以第一時間出現。
上屆環鄱賽,本來可以實現五大洲車手“全覆蓋”,但由于種種原因最終未能如願。今年環鄱賽,我們看到來自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的車隊,其中澳大利亞有3支隊伍,美洲有美國和哥倫比亞各1支隊伍。來自歐洲的隊伍最多,它們來自英國、塞爾維亞、法國、荷蘭、德國、西班牙等國度,有的國家像荷蘭還有兩支車隊參賽。亞洲車隊來自中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以及中國的港澳台等地區。當然,還有來自非洲國家的車手。第八屆環鄱賽總裁判長陳鎮鴻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年的環鄱賽比往屆更顯“國際范”。
在今年的環鄱賽現場,大家能明顯地感覺到,賽事服裝的種類、顏色更豐富了,而根據服裝的顏色就能區分“工種”。往年頒獎的時候,禮儀小姐的着裝,無論是服裝的顏色還是格調,並不是與環鄱賽這項賽事統一協調。今年我們看到,禮儀小姐身着與冠軍頭銜運動員相匹配的運動服裝出現在頒獎舞台上,使整體畫面更協調,標識更清晰。另外,今年環鄱賽通過服裝的顏色,區分不同的工作人群,使管理更規范有序。像媒體記者的服裝是青色的,而媒體馬甲又分為紅、黃、藍多個顏色,馬甲顏色對應的活動區域不同。司機的服裝是藍色的,醫務人員的服裝是白色的,工作人員的服裝是橙黃色的……
本報記者 郁鑫鵬